教师心理不健康状态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焦虑、易怒、行为冲动、情感失控、不顾后果等众多负性心理反应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神经性头痛等不良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健康心理状态,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校怀有不满情绪,在教学中表现出:情绪低落、丧失幽默感、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易产生发怒、处罚学生等行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并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不容乐观。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水平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心理健康主要的维护途径。主要体现在: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维护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重中之重。

自我积极暗示,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接受自己的教师身份,敬业乐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我调节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要有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利益观。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地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牢记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不要自卑、自怜、怨天尤人。只有在自觉、自爱、自尊的心理前提下,我们才能心情舒畅,敬业乐业,才能享受职业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理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为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乐于交往、善于勾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缓解人际矛盾和冲突,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和谐、融洽、彼此信任的工作氛围中,他的心理健康就有了基本保障,留心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引导,适时勾通、公证、信任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增近相互勾通和理解。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从社会角度,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

1、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2、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为教师的迅速成长创设良好的工作平台。

3、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上进行专业化的预防和矫治。

总之,只要学校、社会、教师本身都能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内涵,共同勾勒出和谐、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善,从而:正确地认识自我 →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勇敢地超越自我。以这样的工作热情,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较高的师德修养,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学生,让宽容的师爱去唤醒学生的自信;用豁达的胸怀去感染学生的品行,让美好的师德,增进师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情感共鸣!

我要说:“作为教育者,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心理,就是一名称职的教师,一名能够成功发展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