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那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把语文训练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

我在此方面曾走过不少歪路: 1、一开始讲课时,自己讲得多,学生读得少,为了抓紧上课的 40分钟,拼命提问、讲解,学生很少有读课文的时间,最多开始读一遍,中间读一遍,结束再读一遍,这样读了三遍,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训练与提高。 2、当我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后,又片面追求“多读”。课堂上让学生多次、反复朗读课文,却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读书流于形式,看起看起来“书声朗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教学,更没有得到语言文学的训练,反而挫伤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甚至养成了“拖腔拉调”“一字一读”唱读、指读等不良的朗读习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分析了以上两种错误的方法,请教了一些老教师,再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到要使朗读训练扎实有效,应当少讲解,多朗读,还必须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初读、细读、品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从感知椑斫鈼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阅读各作文中去,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初读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如《钻石》这一课,学生都有知道钻石的珍贵,通过读都会想:这是写钻石的什么呢?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把全文初看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查一查字典,扫清了字词障碍。读完后,初步感知到课文内容,这篇课文讲的中“人们仿佛同时看到了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这名话不大好懂,所以只能算是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弄清名段意思,试着分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高年级,还要概括中心思想)。初读除了抓课题外,还要抓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段。让学生着眼与对全文的理解和品味。

二、细读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的课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