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军训后由广州一所知名中学转来的,来学校报到是一家人、两辆车浩浩荡荡一起来。个子不大,但长得干练,话不多,但聪明,不多想别的,就想家。报到第二天就来找我请假,有强烈的回家的欲望,我跟他谈话,他一直在点头,显得很明白事理,谈完后,他说了第一句话“我想回家”。后来他姐姐来电话,说他从小是妈妈和保姆宠大的,在广州也是因适应不了,无法忍受离开家里而转学的,建议准他假。他姐姐来学校,他回家了。

他走后,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他成为一名独立自主、积极向上、思维敏捷的高中生。他在家里极为受宠,于是我想到了要做通他家人的思想工作;他聪明,也不怎么接受别人的话和道理,于是我想到用一些真实存在的实例引导他。

一个周三的晚上,我拨通了他家里的电话,一个多小时的通话里,我了解他的大致成长过程,知道了他妈妈不让他有任何不开心的爱子原则,说服了爸爸一定要配合教育,最后说动了他妈妈对他的爱的方式要有所改变,要着眼于长远。

周一,他回到班级,在我的安排下,所有同学热烈欢迎他,班干部们主动向他介绍自己,并表示有任何困难都可找他们,然后在大家的热情鼓励下,他在讲台上介绍了自己。晚自习时我找来他,跟他讲了罗斯福的故事。晚上,我安排几个同学教他并帮助他一起铺好床,挂好蚊帐。他理科学得好,刚好班级有几个女生理科较弱,我就安排她们空余时间去请教他。

后来他姐姐告诉我,说他跟他姐姐通电话时说“你们不在我身边,其实我也是能做很多事的”。再后来,他没再提出想家了要请假,但就周五回家,周一早上才回来。

一段时间后,文科老师反映说他上课不怎么听课,作业基本不做,理科老师也反映说有点散漫,不够踏实。了解后才知道,他向他妈妈说学得有点辛苦,也不怎么喜欢文科,他妈妈同意他暂时放弃文科。我找来他,跟他讲这两则故事:

1、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此次登门,艾青还带来一幅画,请求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在房间。正要四处寻找时,看到书房的灯亮着,走进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怎么会突然想起描红了,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

齐白石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认真练习,自己管住自己啊。”

此后,即便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还是坚持每天画画,而且从不敢怠慢,有时为了一幅画,甚至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2、 剑桥大学评议堂戒备森严,被称为剑桥的心脏,每年的毕业典礼都在这里举行,是剑桥最庄严神圣之地。但在1958年某一个清晨,人们从这里经过的时候,突然发现楼顶上斜放着一辆奥斯汀牌小汽车。没有人知道这辆车是怎么上去的,因为以当时的起重条件,不可能把一辆完整的车放上二十几米高的斜屋顶。就连消防队员想要把这辆车搬下来,也只好把它零敲碎打,变成一个个的零件,才从屋顶上卸了下来。

这辆屋顶上的汽车一直是剑桥的传奇。不过这个故事中最打动我的细节,不是那几个学生怎么把一辆汽车巧妙地运上楼顶,挑战权威,而是事后学校知道了这事情是谁干的,可校方一直守口如瓶,也没有给那几个学生任何处分,校长还悄悄地送给那几个男生一箱香槟。

最后我说:要真正学到本领是要精益求精的,若真有本领是一定会得到尊重和肯定的。第二天,他的课堂表现有了改善,且一直坚持着。

我在班级表扬了他,并给了他这样一个计划表:

现在的他,在课堂上是思考的积极分子,理科的优势让他对学习更有了动力,一步一脚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当然在开导他的过程中,还讲过很多的故事,每一次我都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的教育理念,并努力把这种理念融入各种教育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