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二:吃饭的情景

如果我在幼儿园时,刚好碰上孩子们的用餐,我一定要去看孩子们吃饭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我从一间教室经过的时候,从窗户看到教室里孩子们悄无声息埋头“作业”,孩子们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老师坐在讲台上,我自言自语说道:“他们在写作业。”陪同我的人立即纠正我:“不,他们在吃饭。”啊!吃饭!我顿时感觉是这不像在幼儿园,像是在少管所!而那位坐在讲台上的老师,表情和身体语言真像监管人员!

幼儿园的孩子吃饭不许讲话,孩子们围在一起,面对面,却不能够交流什么菜好吃,眼睛只盯着自己的碗。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一桌人在一起吃饭,如果没有交流,那多难受啊,再好吃的饭菜也不香啊!而老师们的理由是:要养成好的习惯,讲话会呛着孩子,可是老师们自己吃饭的时候却谈天说地。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

还有就是盛饭和菜的器皿,很多幼儿园用铝桶、铝盆,没有一点美感,用我的感觉来说像喂猪用的东西,特别是保育员给孩子加菜加饭的动作,更像我在农村见到的喂猪情景!

没有漂亮的餐具,没有柔和的用餐氛围,老师像监工头在催促孩子“快吃,不许讲话!”豆腐块比孩子的嘴大3倍,却不许孩子用手将豆腐块放进嘴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用餐,怎么可能感觉到自由?怎么能够感觉到食物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儿童的成长在于每一个细节中,细节没有做好,父母花很多钱,报很大的期望,结果得不到父母所期望的作品,那也怨不得谁了。因为,幼儿园是父母帮孩子选定的!

想到巴学园孩子的用餐,漂亮的餐具,自己添加食物,其乐融融的席间交流,色香味美的食物,自助餐时孩子们的有序,老师决不催促孩子“快吃”,那里是孩子们的天堂!             文/胡萍

从2006年8月进入北京李跃儿巴学园做研究开始,我真正开始了对幼儿园的了解。以前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幼儿园有这么多的种类:蒙式、华氏、传统、家庭式、公办、私立等等,所以我在10多年前对于儿子的幼儿园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也就没有了现在妈妈们的焦虑。

因为一开始接触幼儿园是在巴学园,巴学园的孩子、巴学园的美、巴学园的老师,当然还有巴学园的灵魂——李跃儿,巴学园的一切都刻在了我的心里。怎么来说巴学园呢?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够表达我的感受。当李跃儿将我第一次带到巴学园的世界里时,让我恍如隔世,那是我为儿子寻求多年的家啊!巴学园是我有了孩子后的一个梦,只是在我找到巴学园的时候,儿子已经上中学了!我心有不甘,常常到北京,在巴学园里感受孩子们,感受那里的一切,就像我灵魂的家园!

后来开始到各种各样的幼儿园讲座,有上千人的大型幼儿园,也有8个孩子的小小幼儿园,也去和孩子呆在一起,也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于是有了些许感慨。

镜头一:早上入园的情景

在巴学园,新生可以由父母或阿姨陪园,等到孩子适应幼儿园并有一个他所喜欢的老师依附后,陪园的爸爸妈妈才撤离,所以没有孩子因为爸爸妈妈的离去伤心欲绝的大哭,孩子到幼儿园后亲切的与爸爸妈妈吻别道再见,然后就与朋友一起开始快乐的一天了。

在其它很多园我却看不到一天中孩子们在这样美丽的心情中开始自己的一天。因为很多幼儿园都是新生集体入园,没有陪园的制度,孩子入园时那个痛苦啊,父母们都有感受的。我曾经在一所园里看到一个女孩,婆婆带到幼儿园后就离开,老师催促婆婆赶快离开,也不管孩子为了不进教室们,干脆躺在地上大哭:“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婆婆走后,老师让女孩立即坐到小板凳上,就不管了,于是我坐在女孩身边,与她聊天,想分散她的注意力,不要再哭,希望她高兴起来,让她知道有个人在关心她。女孩边哭边搭我的话,我才与女孩搭上几句话,老师转过身来对我说:“别理她,哭够她就不哭了!”说完又对着女孩说:“不要哭了哈!不然下午不让婆婆来接你回家!”因为有巴学园为镜子,我非常难受,想到我的儿子当初也是在这样的公立园,还是什么示范园,如果儿子当初的老师是这样,不知道我3岁的儿子当初是怎样度过如此黑暗的岁月!在这里我看到小女孩绝望的眼神,但她还是哭着对我说:“我中午回家,我在这里坐两分钟就回家,我一会儿就回家……”

爱是需要学习的,好几个孩子都哭着来到教室,老师没有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拥入自己的怀中,没有为他们递上一张擦掉鼻涕和眼泪的纸,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让孩子感受的是冷漠和孤独,没有关爱。有的孩子从早上哭到下午,老师只有一句话:“一个月后他们就不哭了”他们以为孩子是习惯并喜欢幼儿园了,其实孩子是无奈地被迫接受了现实。

接受现实可以是巴学园式的,也可以是让孩子在痛苦中煎熬被迫接受,在和家长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公立园不可能陪园的,人太多,一起入园。”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不可以改呢?一次入园2~3个孩子,让他们适应后下一批再入园,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入园就了事,而是让孩子快乐的来到幼儿园,开始快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