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王芳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已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叶圣陶的话。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改进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安排“读、思、议、说”这四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这个主体的作用,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一、从整体入手反复读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比如,我在教《小珊迪》一课时,是这样来指导学生朗读的。首先利用课前谈话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自由读课文,并把课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一道检测题:小珊迪是个 的孩子,(不要求学生答得全面,只要能答对一两个方面就行。)并从书上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说明。其次我采用引读的方法,如:

师: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

生: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

师:瘦瘦的小脸……

生:冻得发青。

师:一双赤着的脚……

生:冻得通戏。

使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刻地体会到小珊迪的贫苦和可怜。最后我又采用集体朗读,让学生再一次透彻地体会出情感,把课文读得淋漓尽致,领会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上下文点拨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可见,理解课文的关键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思维呢?做法是: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抓住关键句理解全文。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如教《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有障碍。而学生只要能弄懂这一句话的意思,也就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引导抓住“一颗种子”来理解句意。上文作者沉思的一段话是赞扬了皂荚树其有时时为他人着想的好思想。作者不知不觉被这种精神感动了,心里会怎么想呢?作者就是把这种深刻的想法比作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样,学生的思维障碍就迎刃而解,很顺当地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含。

读能启思,深思必有后果。

三、紧扣难点诱发议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思维不仅要求同,还要善于求异,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驾驭知识。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安排学生分组自学讨论。许多比较深奥的问题可以在讨论中圆满解决。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