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与生活“链接”

———谈利用生活资源 提高识字质量

黄宅中小:曹幼娟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3、4岁,他在语言方面已经是能手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三四岁的小孩母语水平好,其原因主要是生活的大课堂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他们与父母、亲友、伙伴的交流中,很自然学会了语言。正因为很多课堂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才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有人提出: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只有将语文与生活“链接”,我们的语文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如何让语文与生活“链接”呢?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学校不仅开展了有关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还着重研究了如何利用生活资源,提高识字质量,以下是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希望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期待进一步“优化”。

一、 优化环境 营造识字氛围

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要翻越的第一座山。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顺顺当当、高高兴兴地越过这座“山”呢?我们认为必须美化这座“山”。假设一下,如果山上有绿树,有红花,有翠竹,越往上走,风景越是如画,学生怎能不奋勇向上呢?这美丽的“山景”就是我要讲的识字环境,怎么样营造生活化的识字环境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

1、课堂识字环境的优化与创新

课堂识字环境对学生良好的识字活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识字环境布置得富有特色、有变化,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启蒙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要优化、创新课堂识字环境,我们可以先从教室的布置着手。教室布置要富有童趣。①、墙壁上可以是五彩的画,刚开始,我们的墙上贴得是一棵识字大树,学生可以把课外认识的字写在彩色纸上,作成各种水果的样子,然后再写上自己的名字,以及认识这个字的时间。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生字,有时水果上的字是课本里面的,这时,那大树就成了“识字大擂台”。课间有空的时候小组长就带着小组成员到大树前打打擂,比比谁是“识字大王”,争强好胜的他们展开了合作中的较量。识字墙上的图案画面要经常换换花样,在营造识字氛围的同时,更多的是吸引学生的目光。例如:墙面是大海,学生收集的各类字、词,可以分类贴在不同的大船上。我们是这样分类的,按结构分类(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按字的偏旁分类、还可以按照文具、水果、交通工具等等这些来分类,到了二年级,有时按字的词性分类(动词、名词、形容词、量词),还有按照造字方法来分类(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我想五彩的识字墙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识字,这里更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这里有孩子成长的足迹。②、在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学生都还不认识同学的名字,我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一张个性名片(就是注着拼音的名字,适当的还加上一些简单的画);然后把名片贴在自己的课桌上,孩子们在认识伙伴的同时就多认识了几个汉字;慢慢地,在识字的同时又解决了发作业本的难题,真是“一举三得”。③、教室里所有物品都可以标上注有拼音的汉字,如:窗户、玻璃、前门、后门、黑板擦、投影仪、录音机等等,让学生一进教室就像进入了汉字王国。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汉字信息,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识字。效果很不错!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