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42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

2.初步学会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一步计算逆思考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沙袋、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人

1.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特点。

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天平两边物体的重量有怎样的关系,用式子怎么表示?

板书:20+30=50

20×5=1oo

12十χ=20

χ×4=20

3.比较式子问的异同。

给不同类的式子取名:“等式,”“方程”。

4.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方程的初步知识。(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认识方程。

(1)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投影出示)

35一χ=12 84÷12=7 4×χ=32

χ一15<20 χ÷8=25 69+χ

(2)讨论:方程需具备哪些条件?

板书:方程需要的条件?

2.认识“方程的解”、“解方程”。

(1)投影例6及图。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3)提问:题目中已知什么,求什么?

(4)要求我们用χ表示每个苹果的重量,那么3个苹果的重量可以用什么表示呢?(χ×3)“χ×3”我们通常把中间的乘号省略掉,又把数字写到χ符号前面。(3χ)

(5)简写练习。(投影)

χ×8 22×χ χ×4 3×χ

(6)从实物图形上看,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它们是怎样的?我们用方程又是怎样表示的?

(指名表述,教师板演,完成此题)

(7)当χ是多少时,方程3χ=450的左右两边才相等?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在算式中叫做什么?

(8)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概念小结。

带着问题看书,并把重要的话画下来。

问:①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是什么?

②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4.“练一练”第2、3题,“试一试”。

5.教学例7。(小黑板出示)

(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问:题目中已知什么?求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

(3)题目要求我们用方程解,我们就得先设宽为调,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长×宽=面积。我们可以列出方程:18χ=162

(4)学生表述,教师板书。(强调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格式)

(5)指导学生对方程进行验算。(师生共同完成,强调验算的书写步骤和格式)

6.“练一练”第4题。

(三)课堂小结

请大家看清课本内容,对今大学习的内容回顾小结一下。每位同学认真思考一下:什么叫等式?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方程应该满足哪两个条件?

(四)作业:《作业本》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