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教学以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等要求刷新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传统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对于广大美术教师来说,实施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好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构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美术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和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要灵活、创造性的运用美术教科书,突破教科书自身的局限性,发掘趣味性内容,以充分体现美术教育特有的活力和趣味性。趣味性教学实质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去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教学。这就要求广大美术教师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路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先决条件,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一个巧妙的导入,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让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期待感,不仅增加课间的轻松氛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使学生对新知识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如在上《春天的畅想》一课时,我在导入时先播放一段《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启发学生想象。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我接着提问:“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学生间相互交流、观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是实现趣味性教学的重要前提。要创设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首先要解开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内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置的作业也应该具有不同层次,体现课程的选择性,适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趣味性。心理学家认为,当某种事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能立刻创设这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情境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充满激情的。在美术课上,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即让学生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强调“从做中学”,美术教学中,课本仅是参考,它不应该成为一个标准,束缚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初中生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教师的任务就是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他们自由在美术世界里汲取养分,开发其最大潜能。如《收集与交流——设计标志》一课,其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为班级、学校或某项活动设计标志,让学生体会标志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根据这一目的,我结合欣赏各种标志,讲解标志的特点或构成标志的主要元素,如造型特点,色彩特点等,并结合自身环境,让学生围绕这个环境为我们学校设计校徽,引导学生回忆身边常遇到的一些标志,学习运用,归纳,对比,夸张等手法修改自已的标志并定稿。总之,在美术学习中,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个性,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分鼓励,多一些表扬,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标新立异,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我们美术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美术的感染力,让他们自由参与进来,自由表达思想,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我们要包容他们的各种想法和表达方式,让他们在美术的海洋里表达自己,释放自己。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趣味性美术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在于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新颖的东西最能激起他们的这种状态,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美术课的趣味性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1、直观教学,趣味呈现

直观性强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如充分利用展示挂图、照片、美术作品技法示范及放幻灯片、影片,录相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精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充分达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上《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一课时,我在向学生讲解用水彩画的绘画形式来描绘春天,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英国画家透纳的水彩画作品《暴风雨》让学生对水彩画有个直观的认识,那酣畅淋漓的水彩效果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当学生有个初步认识后再示范一幅水彩画,在示范的过程中讲解相关技法,并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做练习。通过范画、示范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方法、步骤和原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穿插进行动手性强的内容,增强趣味性

穿插进行一些手工制作课,手工制作能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甚至是废旧材料制作精美的作品,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富有游戏意味,更能满足学生的游戏心理。如折纸,蛋壳粘贴画,布贴画等等,这些手工制作富有生活实用性。在尝试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造型,色彩等主要表现手法。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

3、开展绘画比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可在班级开展一些绘画比赛,师生共同参与,目的在于丰富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气氛。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竞赛等活动最适合儿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比赛,挖掘学生的学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学生在紧张欢乐的气氛中既获得知识,又不易产生心理疲劳,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课堂上的“走神”现象。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位代表上黑板上来进行比赛,完成之后同组的同学可以提出建议并进行修改,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小结,选出获胜方。不同的学生站在不同视角表现出的场景是一种绘画上的交流,亦是师生之间进行广泛信息交流

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场小型的绘画比赛既能让学生用画笔自由表达对美的事物的看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拓展趣味性内容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美术教材较之别的学科教材来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趣味性,但是教师若不能很好把握教材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如七年级美术《校园伙伴》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一般步骤。人物速写就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对象的形体比例动态,要求绘画者有较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若单纯的介绍速写的基本画法,会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进行挖掘,拓展出一些新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口味。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漫画式人物的内容,从我们身边的伙伴入手,抓住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有意识的夸张放大,这样画出来的人物就会非常有意思,趣味性很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必然会提高。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沟通师生交往的重要手段,而要让这种交往变得充满趣味性,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平淡说教的语言,转而运用一些规范带有幽默性的,能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语言。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准确凝练的美术用语,抑扬顿挫的磁性声调会将学生带入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气氛中轻松展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