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墨汁、宣纸是中国画传统之工具,在长期教学中无论运用古老技法表现还是出示现代手段演绎,其组合效果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

低龄儿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尝试或创作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已非常普遍,但从其作品内涵上来看,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真正的“中国画”。从他们的年龄特征、生理现象和表现手法上来看,其随意性及涂鸦状态在画面中还是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小朋友们使用的工具虽然是非常的“中国画”,但在实际意义上还应是“儿童画”。

在进行此类教学时,我认为还是应以观察学生的作画行为和心理变化为主,强调感觉,淡化技法。在学习中有一种现象较为普遍,值得注意:低龄儿童在初学水墨画时,往往会用很大的热情参与投入,这也许是新鲜的结果。随着操作的深入,我们可能会发现,如何处理好“事物形状与墨、宣纸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低段学生学习的最大困惑和障碍。“水墨”的脾气反复无常,“宣纸”的性格又古怪多变,这一切使得孩子们在平常练习中经常无所适从。随着想象中美好形状的一个个破灭,孩子们的希望也在沮丧中被一个个打破了,水墨游戏曾经带给他们的快乐也许已不复存在,兴趣也可能随之戛然而止。

难道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维持吗?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本人发现有一种教法基本可解决此类问题。即在起稿时让孩子们尝试先用油画棒画出所要表现事物的外形,背景或事物内在的纹路、肌理也可用此法适当描绘,色彩可艳丽,随后再用水墨覆之。通过观察,我发现利用这个方法进行水墨创作的学生作画时都富有自信、敢于下笔,兴趣大都保持长久。完成的作品中既有独特造型又不失墨色韵味,真的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