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管怎么恨乳房,婴儿都离不开它。所以,婴儿会使用分裂的心理机制,意识上认为真实的乳房是“好乳房”,而将对“坏乳房”的惧怕、愤怒和恶心感压抑到潜意识中去。等长大后,他们似乎意识不到自己对乳房的那些负面情绪了,但却把它们投射到和乳房类似的事物上,譬如“莲蓬乳”,而“有颜色的不可怕,同一种颜色才可怕;标准的圆形也不如近似圆形可怕”也很容易联想到乳房上。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一些连环杀手的变态方式上找到答案。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女连环杀手”泰德·邦迪,会专门把他杀死的女子的乳头咬下来。这种变态行为在国内的一些连环杀手的身上也可以看到。

这是最病态的表达了。

心理健康的第一块基石

妈妈,是孩子生命中第一重要的人。

这是我们通常的看法,也是我比较信服的客体关系理论的看法。依照经典的客体关系理论,正常的养育环境下,对于一个3岁前的孩子而言,甚至爸爸都似乎不存在,妈妈是唯一重要的。

不过,对于仅几个月大的婴儿而言,他还没能力意识到妈妈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妈妈的乳房,这不仅是他的生存需要,也是他情感的寄托。

如果最幼小的婴儿与妈妈的乳房建立了一个大有问题的关系,这会对他的心理有不可思议的致命影响。

例如,一些女子从十几岁开始与食物过不去。她们会吃很多东西,但很奇怪的是,她们却瘦骨嶙峋。

最典型的是一些明星人物,譬如贝克汉姆的老婆维多利亚,瘦到了可怕的分上,而一些著名模特和好莱坞的明星,甚至干脆“瘦”死。

瘦到如此可怕的分上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吃得很少,而有相当一部分女子的方式是先吃再吐。

吃的时候,她们不仅要填饱肚子,还会一直填到食道里,甚至嗓子眼里,但接下来,她们会找一个僻静的、只有她一个人的场所,再把这些食物吐出来。一开始想吐就能吐,接下来就需要用一些特殊的办法,譬如抠嗓子眼,甚至吃一些药物,或者她们发明的独特办法。总之,要把吃的东西都赶出去,最后甚至连胃液都要吐出来。

这被称为进食障碍,看起来,是一种应该很容易治的心理疾病。因为不就是吃饱了撑的吗!所以有些人会认为,给她们一些教育,让她们少吃不吐就可以矫治好了。

但是,这是最难治的心理疾病之一。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