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的家庭教育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探索中前进与创新,逐渐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自发到自主地发展,成了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成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成功探索了“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科学化和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一、加强领导,建立有效机制

家庭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上级的重视,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由政府推动、统筹协调、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 。我们从体制建设入手,建立由学校领导,有关部门支持,方方面面协调配合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加大了我校开展家庭教育的力度。

学校主要领导经常参加家庭教育现代化的一些活动,多次听取关工委关于家庭教育工作的汇报,深入到具体班级、家庭视察、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二、与时俱进,建立一支家庭教育现代化骨干队伍

建立一支家庭教育现代化的骨干队伍,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

我们以学校关工委老同志为骨干,团结凝聚了一批热心从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管理的离退休和在职教育工作者,具体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质量。学校根据家庭教育工作要求和不同对象特点。还聘请教子有方的学生家长以及公安、司法、交通、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作为家长学校的兼职教师。

我们非常重视提高骨干队伍的素质,通过组织学校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参加各类家庭教育培训,多途径拓宽教师的视野。

三、以点带面,围绕目标,强化家庭教育

抓好家庭教育,主要途径是办好家长学校。学校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研究。研究中,落实“三重”(重实验、重过程、重实例),加快“三边”(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近年来,已总结出一批成功和典型事例。其中有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隔代教育利弊及对策,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目前已形成各类论文案例180余篇。中心校六年级一班学生蒋某,六岁时父母离异,跟随外公生活,母亲一直未嫁,外婆含辛茹苦把蒋某抚养成长。她性格孤僻,不和同学来往,好发脾气,常和老师顶撞。班主任李继容老师针对其家庭情况,多次深入其家庭,和他外婆沟通,商讨教育方法,鼓励她扬起生活风帆。全班同学从生活上关心她,从感情亲近她,尤其是李老师更像一位大姐姐殷切关爱她。2003年蒋某获得大竹县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同时蒋某同学2004年小学毕业考试以255分的优异成绩摘得观音学区桂冠。黄家刚夫妇一年前带着儿子从白坝乡来到我们学校。夫妇俩都重视儿子的教育,但就是不得法。黄先生的教育方法是一骂二打三放弃,母亲对付儿子的唯一方法是没完没了的唠叨或高声训斥。在这样的教育下,上三年级的儿子对父亲是怕,对母亲是烦,为了逃避打骂和唠叨,儿子养成了说谎的恶习,并开始去网吧打游戏,逃学,家庭关系越来越紧张,一家三口常常在打骂哭闹中度过。自从进了家长学校,黄先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他尝试用老师讲的方法与孩子沟通,抽时间与孩子谈心,带他一起到外散步,孩子渐渐与他距离拉近了。同时,黄家刚也经常把爱人带到家长学校课堂,爱人听课以后,触动很大。为了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她在床头上写下了“不骂不叫,一定做到”的字幅来约束自己。随着父母的变化,父母欣喜地看到孩子的变化,儿子说谎话少了,说真话多了,对父母亲近了,学习成绩也慢慢赶上去了。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形成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为避免家庭教育工作的随意性,学校做到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人员、经费、办公室活动场地落实,明确责任,职责到位。一年多来,先后召开五次会议,专门研究家庭教育工作。我们坚持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实施分层分类的家教指导。

(一)指导对象上,我们按年龄分层,按对象分类,探究父母、祖辈和子女多角度的交流沟通,试点隔代教育家庭、单亲家庭、流动人员家庭等家教指导。我镇是劳务输出大镇,其留守子女大多数随祖父母上学,隔代教育现象较为普遍。学校都进行了《隔代教育之利弊》的课题研究,以提高祖辈的教育后代的水平,使孙辈健康成长。

(二)内容上,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等,对家长进行分类指导。如:低年级着重学习、生活特点,帮助家长教育孩子尽快适应低年级学习和生活环境,正确认识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中年级重点是教育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育孩子学会做人,重视和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高年级重点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

(三)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如家长开放日、接待日、桥梁日、亲子运动会、家教咨询台等。通过“家长开放日”制度,家校“联系卡”、“联系册”等,促进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学不定期经常组织家长和孩子同台演出,由父母和孩子组队参加,一家人和谐合作,胜亦乐、败亦乐,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四)教学形式上从单一的讲座,单向的灌输向生动活泼、双向互动的多元形式转变。如:通过开设家长信箱、送课上门、办家长学校函授教学、组织家长收听家教专家的报告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家长素质。

(五)指导手段上从简单的面授、陈旧的黑板、粉笔,向电视、电话、广播、书报杂志、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转变,让家长能便捷快速地获取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信息。收录有关家教的重要文件,宣传家庭教育现代化的相关知识。为家长提供了众多的家教信息。

五、家庭教育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

(1)促进了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孩子的评价标准的改变,为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铺平了道路,一大批“合格 + 特长”的学生茁壮成长。近年来,学校在各报刊发表文章10余篇,参加国家及省市美术书画展分获特等、一、二、三等奖多达100余人次。刘乐园同学被《达州日报·校园周刊》2004年评为优秀小记者。李薇同学参加大竹县“兴湖嘉园杯‘我心中的家园’”主题有奖征文获小学组第一名。肖南海同学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三等奖。10余名同学在2005年全国创新作文竞赛中获奖。其中刘乐园的《风波》一文入编《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2)积极开展帮困助学活动,拓展家教新思路。

学校现有多名特困学生,由于家境困难面临失学。学校发动全体党员老师解决他们的困难。成立帮扶小组,先后资助45名特困生,师生捐资使每位面临失学的儿童重新回到了学校。近两年先后为100名学生减免学杂费近6万余元,同时动员师生捐款,帮助解决特困学生的实际困难,把学校的关怀及时送到家长和学生心中。

(3)家庭教育逐步深入人心,为家庭教育工作带来了四个变化。

一是广大家长教育观念逐步改变,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了。过去那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家长只管孩子吃穿”的观念逐步转变。

二是家长教育方式和方法逐步改变,注意理性思考和讲科学的多了。不少家长过去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多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通过学校培训,相当多的家长采取与孩子坐下来谈心、摆事实讲道理,注意循循善诱,使孩子觉得父母变了。

三是家长中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的多了。过去一些家长不注意自身言行,甚至和老师争吵的现象时有发生,经过学习,不少家长克服不良习惯,积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是理解支持学校工作,为学校办实事、办好事的多了。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密切了,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及家庭的家风改善了。

总之,家庭教育工作,在我校形成了多方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家庭教育骨干队伍基本形成。“亲子共同成长”的新理念,家庭成员“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新意识,已被我校不少家长所接受。

陈太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