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可以滋生学习动力,教学应该从兴趣入手。但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的兴趣往往不能持久,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呢?课堂教学中,我按照“说、做、夸、玩”四字诀进行实践尝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说”——联系生活讨论问题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就是由讨论数学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积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可以吗?为什么?这样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引发了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兴趣,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圆形的?究竟圆形有什么特点?如果改用其他形状将会出现什么情景?为了进一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年、月、日”以后,让学生自制一份新年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配上插图后赠送给你的好朋友。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二、“做”——动手操作促进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思维是数学的心脏。”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协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支柱。动手做一做是儿童心理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让他们在数一数、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中对数学产生兴趣,把数学学习中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尝到求知的乐趣,促使知识的内化。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玩具积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些积木搭成各种美丽的图形,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高层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生活,拓展生活、生存的空间而培养了能力。

重复单调的练习,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有时白白浪费时间,所以练习设计要力争新颖创新。就其教具来说,我认为习题可用儿童所喜欢的小熊猫,小白兔小猫等动物的眼睛出示数字,在动物的鼻子出示运算符号,也可以把数字卡片或题卡戴.在小动物的头上或挂在其脖子上,同时习题也可以制作一些色彩鲜艳,带点魔术性和童话色彩的图片。我们也可以把本来静的,不会动,会说话的习题“乔装打扮”,予以拟人化,变成会说话的事物。如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我用语言创设情景:61,62两个数字小朋友在争吵,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老大,怎么办呢?……这样极富美感,为学生在想象中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要讲究形式多样,可以进行听音,对口令,看誰爬得高,开火车等生动活泼的练习。如教数的组成时,可以让学生边打手势边对口令,再穿插接力赛,小猫凑数等有趣的练习,使学生的思想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

三、“夸”——创设机会体验成功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教师应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之后,让每个学生展开想象,用教师提供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拼摆出各种组合图形,诸如房子、小船、汽车、动物等,并让学生把自己拼好的图案粘贴在纸上,在班上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沉浸在创造的欢乐之中,去尽情体验成功的愉悦,享受数学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他们经常困难重重,一筹莫展,长此下去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困难,大多发生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处。为此教师必须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在技能的训练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尽可能做到当日的学习内容当日消化。还要注意发现他们的进步与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表扬。实践证明只有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和信心,才能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四、“玩”——多样活动提升热情

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扩大视野,扩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教师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如:低年级可以组织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等;中高年级可以组织讲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数学竞赛,建立数学园地,出数学墙报或小报,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举办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会,开设数学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不断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是由内而外的美,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状态,致使学生能更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并在探索中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