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正是符合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数学活动,科学地学习、记忆知识,并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合理运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标志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是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互结合的结果。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自然地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这样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增大教学容量,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而新课程中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数学教师,应该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出发,研究和利用多媒体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数学教学的整合优势体现在那些地方?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寓学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兴趣。爱迪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西谚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 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纪律或训斥的方式把学生“拴”在教室里,你却无法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我们教学的关键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否则,教师只是拥有一腔无用的热情。而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来诱导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例如:时、分,24时记时等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这样的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又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由多种图形组成的卡通人物奥特曼,由奥特曼提出问题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我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呢?哪个部位是长方形,哪个部位是正方形?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呢?”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之中。发挥寓教娱乐的学习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总之让学生在看看、玩玩、想想中轻松地完成练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各板书,难免枯燥无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轨迹运动,可以像拉窗帘一样呈现出多彩的教学信息;静态的图画可以像动画一样变化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枯燥的内容 变得生动起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是低年级的图形认识课,并不要求学生对“角”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已知的图形(五角星、正方形、长方形、正方体、长方体)中引出课题“角“,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时钟的指针、剪刀的刀刃所形成的角中,给学生一个角的基本图形的表象认识。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总结出角的组成,并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角的组成的记忆。在演示角的组成的过程中,让角的两边从角的顶点出发,无形的把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在高年级进一步研究角做准备。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过程,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 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演示学生还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让学生感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