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中的第三节课《乘车》。

教材分析:

本课是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最后一节新授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乘车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首先以问题:“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比56人多还是比56人少?”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并在对车上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在探索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中,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天真浪漫,热爱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他们还缺少对生活的关注,尤其是对生活中一些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暂但又聪敏好学这就给老师带来深深的思索。所以,我在教学预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鲜活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以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探求新知。通过学习100以内数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理解题意,列出相应的算 式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感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处理:

教材通过乘车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将以此为突破口,再拓展延伸,夯实巩固。依据《课标》及教材特点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的准确和实践运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公共汽车模型。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为此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

(一) 情境激趣

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的特点,我以孩子们都非常喜爱的参观野生动物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模拟上下车的乘车游戏。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对孩子们进行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的品德教育,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细心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设计了提一提、估一估、想一想、算一算、试一试五个环节来展开新课教学。

1、 提一提

首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了上面乘车游戏的铺垫,再加上主题图给出的鲜明信息,学生就比较容易提出问题了。这一环节能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

2、估一估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鼓励学生利用估算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这一环节设计“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数和原来的56人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这一问题的目的也就在于此。对于学生的估算想法只要是合理的我都给予了鼓励。

3、想一想

在初步估算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呢?你准备怎么算,为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得出①56-27+19 ②56+19-27 ③27-19=8(人)56-8=48(人)三种方法,第三种方法比较创新,我及时给予了鼓励。这一环节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时间,目的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形式,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算一算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我首先让学生观察56-27+19和56+19-27两个算式,说一说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学生发现有加有减)我又继续追问学生像这样,有加有减的算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加减混合运算)这时我强调像这样的算式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然后让大家动手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当检查学生计算情况时发现学生有用分步竖式计算的,有用连写竖式计算的,对这学生的计算方法我都给予了肯定,并对分步竖式和连写竖式做了详细的讲解,同时强调了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以及减法算式中的退位和加法算式中的进位。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并通过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算法多样化。课后,同事们提出了建议,我也进行了反思,觉得向学生强调“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时不够理性化。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理解算式本身的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应让学生自己结合情境总结出正确的计算顺序。

5、试一试

计算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乏味厌倦的学习情绪。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枯燥的计算训练变得有声有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今天,喜羊羊还带着一个任务来的,由于灰太狼经常袭击羊羊村,所以慢羊羊村长发明了大炮,它想找一个优秀的炮手,这个人必须计算准确才可以担当,大家谁愿意试一试。出示:85-49+27 56+42-69”通过这两道加减混合运算试题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道有梯度的习题

1.森林医生:这道题的设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能力。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化,理解算理。在交流中提升数学的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难点。

2、送小熊回家:这一习题的设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们体会到了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身边的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参照板书,对这节课知识要点进行回顾,加以总结,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这一环节使学生受到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通过本课的学习,预期的教学目标将会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都能充分活动起来,学得积极,学得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还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