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物过冬》。我想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动物过冬》是人教语文S版第三册第21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动物怎样过冬的故事。课文以小蚂蚁找朋友为主线,分别讲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以及青蛙的过冬方式。最后点到小蚂蚁也在准备过冬的粮食。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情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蚂蚁找不到朋友,觉得奇怪。第二自然段写喜鹊告诉小蚂蚁,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过冬,它自己把窝垫得暖暖和和的。第3自然段写青蛙准备冬眠。第4自然段写小蚂蚁准备过冬的粮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及本班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词语。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用启发式讲读法,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2、注重朗读的训练,以读代讲,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感悟动物的不同的过冬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领悟课文蕴涵的知识,了解蚂蚁、喜鹊、燕子、杜鹃、黄鹂、青蛙等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二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我这里讲的是第二课时。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3个子目标:(1)把课文读熟。。(2)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欣赏一些有关候鸟的图片,并能自己查找一些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及资料。 (3)能用”一边……一边……”这对关联词来说句子、写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0朗00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过冬不同的方式,理解“冬眠”

教学的难点是““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周围静极了。”并随文理解“静极了?”这个词句及第二自然段中喜鹊与蚂蚁的对话的理解及朗读训练。

三、说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伟大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别林斯基语)无疑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也就更应该讲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推出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一)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统摄全文,使讲读精要,条理清楚,环节紧凑,学生理会深切。

(二)诵读法设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三)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冬天的树林”、啄木鸟与小蚂蚁的图片,啄木鸟啄树的声音等感性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四)表演法设计。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五)文本扩展法设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学生搜集资料,小组汇报的形式,这样做一者准备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合作学习方式具体地运用。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3、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鉴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的确定,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同学们冬天到了天气变得怎么样了?(学生会答冷了),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呢?穿棉衣,戴棉帽,外出活动少,躲在房间里……小动物们也有自己过冬的方式,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在出示了课题以后,我让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注重探索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抓课题进行质疑是低年级学生可以尝试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方式?)。问题出来以后,我就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探究的主题即“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2、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在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先出现一只小蚂蚁,向学生介绍“大家看,谁来啦?――这是一只好奇又好问的小蚂蚁,它来到树木里发现了什么?”然后出示树林图,让学生说一说天气变化的句子。随机出示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周围静极了,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让学生读读并教学生字“静”,并进行朗读指导,把树林里的冷清读出来。满意以后过渡:“小蚂蚁发现树林里静悄悄的,它会怎么想?”并随机指导读句子“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进行朗读训练来体会小蚂蚁的孤单。课件在教学当中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课件上的一个个句子的出现,使朗读的重点与难点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2、学习第2自然时,老师过渡:“树林里静悄悄的,朋友们都上哪儿去呢?小蚂蚁正在想时,听到了(课件:出示喜鹊和鸟叫声),大家看,谁来了?”自然的过渡衔接,把大家带到了这个童话的情境中。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同桌对话,师生对话、评价,再分角色带上头饰表演读等等。本教学片断采用体验性学习方式,把语文训练与学生自我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先让学生读中体验,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抓住提示语“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这样,学生读书是靠自己去读懂,在读中自己领悟语感,而不是靠教师讲懂。在多次的读以后,再次用课件出示喜鹊的话,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我问:“听了喜鹊的话,小蚂蚁明白了什么?”学生就会把自己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述,从而明白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去过冬,喜鹊在本地过冬的自然常识。这时我介绍候鸟、留鸟的一点知识,并向学生展示我在网络上查找到的候鸟的图片。

3、学习第3自然段时,提出问题看看这个自然段写谁准备怎样过冬?你知道什么是冬眠吗?学生通过阅读青蛙的话和看相关图片,很容易找到答案。接着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冬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学习第4自然段时,我这样过渡,朋友们都有自己的过冬方式,小蚂蚁怎样过冬呢?之后比较蚂蚁和青蛙的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