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家庭早期教育

任何“天才”和“神童”都不是偶然之间形成的。儿童自然素质的优异,只是为培养“神童”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是“神童”生长的基础。任何成功的人士,他们成功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家庭和老师的辛勤培育。真正的早慧,要从早期教育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才”是由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培养出来的。

一般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忽视不得的,因为它是人才的起点和根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最基础的教育。

据对全国100名“神童”进行调查和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神童”中7~12岁的最多,占62.5%,其中男孩占2/3。这些孩子的家庭具有显著的共同点,就是家长都能够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早期教育。他们认为,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十分重要,早期教育是否成功,是孩子“超常”的关键,家庭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写过一本关于教育孩子的书,那就是著名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凡是有幸读过此书,并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卡尔·威特在书中写道:“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是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取决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在我看来,别说那些生下来就具备非凡禀赋的孩子,即使仅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

卡尔·威特再三强调了家庭早期教育的作用,指出:“对孩子来讲,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有人认为,伟人的孩子一定会是伟人,至少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有的父母自身素质很高,事业也很成功,总觉得孩子一定也会成功。事实并非如此,有不少伟人因为追求事业,而无暇关注孩子,其妻子也是更多的关心丈夫的事业和成功,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因此,伟人的后代能不能继续成为伟人,关键在于教育。历史上的伟人往往都有一个重视教育的伟大的父(母)亲。所以说,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他认为自己的事业很成功,婚姻也很美满,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感到力不从心,有时感到十分困惑,不知如何是好。他认为要教育好一个孩子,比管理一个几万人的企业更难。因为管理员工与管教孩子完全不是一回事。你可以挑选员工,但不能挑选孩子;你可以对员工施以权威,但不能对孩子也照样办理;最为关键的是,你可以随时开除你的员工,而对孩子却不行,因为孩子永远是你的孩子!

也有些父母,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有,认为只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家教,就是尽到家长的责任,孩子就能教育好。实际并非如此,如果家庭教育没有搞好,孩子的基础没有打牢,那么后来即使请再

好的教育专家也都无能为力了。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是父母亲的责任,父母亲与子女这种感情的交流,这种亲情的联系,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早期教育的核心在于开启幼儿的心智,提高他们接受新知识的热情、方法和能力,增加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家庭教育的时机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错过了教育的有利时机,再去弥补,不但费劲,而且成效低。如果实施了错误的教育方法,不要说智力一般的孩子,就是智力超常的孩子也会被扼杀。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注,但是,他们比较忽视婴儿、幼儿期和学前期的教育,直到孩子上学了,更多的时候是在孩子中考和高考前,家长开始对孩子特别关注起来了。殊不知,恰恰是孩子越小,家庭教育越有效、越重要,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越早越好。

那么,家庭应当什么时候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次,有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自己的幼子向生物学权威达尔文请教:“先生,您是大科学家,又善于教育子女,请问我应该何时开始教育我的孩子?”达尔文沉思了一下,望望孩子,反问对方:“这孩子有多大了?”年轻的母亲回答:“他才两岁半呢!”这时达尔文显得很惋惜地说:“夫人,你已经迟了二年半了,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大量研究之后说:“如果一个人长到17岁,智力发展达到100%的话,那么4岁时,他将发展50%,8岁时达到80%,8~17岁的9年里发展20%。”这就是说,教育培养孩子越早越好。

有一个著名的“儿童潜能递减法则”认为,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生下来就得到充分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度能力的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

婴儿时期的一切能力,如果不利用开发,以后就很难得到发展。如果孩子早期开发好,大脑的各个功能区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就能成为一个智力超群的人。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进行早期教育的。居里夫人在女儿生下不足一岁时,就对女儿开始了“智力体操”训练。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的理查德·库恩,他不到一岁时,母亲就注意对他进行兴趣、记忆方面的训练。大量事实表明,重视早期教育,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家庭对孩子教育要尽可能早。儿童有接受早期教育的生理基础,人的大脑细胞约有70%~80%是在3岁前形成的。有的家长怕早期教育把孩子的大脑累坏了,这是不必担心的,因为大脑有保护机能。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及早进行超前与超常训练。对孩子的教育越早,成效越大。

什么是超前训练?超前训练是指进度上超越一般进程的训练。什么是超常训练?超常训练是指在知识的量度和难度上超越一般程度的训练。对孩子进行超前和超常训练,不在于内容,即不在

于教什么和学什么;而在于方法,即如何教,怎么学。因此,掌握训练的方法十分关键。

对孩子进行超前和超常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

1.根据孩子不同年龄和特点,制定一个与孩子的兴趣相一致的目标

比如说,孩子喜欢画画,那就有意识地开发和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能,使他在这方面的潜能充分被挖掘出来,争取使他超常、超前,以此来带动智力各个方面的发展。

有一个例子,我国有一位著名的棋手,他爷爷很喜欢下棋,很小的时候,爷爷经常带他出去,爷爷下棋时,他就在旁边看。爷爷和别人也就不经意的教他下棋,渐渐的孩子迷上了下棋,只要爷爷一出去,他就非要跟着看,后来,别人棋下了一半有事走了,他居然也能和别人有模有样的把棋走下去,那时他才4岁。他的父亲看他兴趣这么浓厚,决定让他从下棋这方面发展,于是就请了一个远房亲戚,这个亲戚在当地棋下得最好,专门来培养他。到了6岁,已经是当地有名的小棋手了。到了上小学时,开始研究棋谱,他把下棋已经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自觉刻苦的训练自己,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不能一日无棋”。他的父亲根据他的棋艺发展情况,适时让他参加所在地区的一些比赛,让他有更多的机会与高手练棋,鼓励他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他在10岁时,参加了省里的比赛,获得很好的名次。后来选拔到国家队,最终成为一名国手。

2.尽早实施,最初的引导可以由家长给予具体和明确的帮助

当孩子刚刚萌发出兴趣时,家长就应当开始对孩子进行引导。对孩子最初的启蒙,有时并不一定要请水平多高的老师,也不必实施很正规的教学,主要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入门即可。当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开始显露出这方面的能力时,此时家长可以请专门的老师进行正规的教育。

3.强化孩子自己动手和动脑的意识

孩子开始学习时,家长和老师尽量要启发孩子多动手,多动脑。要更多地关注孩子能力的提高,看看孩子是否确实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也就是有没有潜能,而不是关注孩子学什么和学会了什么。要注意避免和防止孩子机械式的模仿训练,真正培养孩子的“灵气”。

4.逐步变成孩子自觉的行为习惯和主动需求

只有在主动自觉的情况下学习,孩子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早期教育才能收效。否则,只能起到负作用,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要让孩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不要强迫孩子学习,逼孩子学习。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需要有些强制性的措施,那也应该启发孩子自觉遵守。

5.利用成功,获得更多的教育内容和时机

当孩子的学习取得一些成效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并创造条件给孩子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在孩子学习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有了一定的水平后,家长要及时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为孩子创造更好和更深的学习训练条件。这样,使孩子能够不断取得成功,不断进步。

6.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各方面均衡发展

对孩子进行某一方面的超前和超常训练,目的是启发孩子的潜能。这种潜能的开发,具有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在对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要及时转化到其他方面上来,使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