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苏老师利用导学案上的一节公开课,苏老师是我们数学组的老教师,按我们以前的评课方式来看,苏老师的课很精彩,但这次公开课的主题是“导学案”,我在思考利用导学案该怎样上课。导学案是我们这学期的教研小课题,它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新鲜事物,在这里我想针对苏老师的课谈谈我不成熟的看法。

苏老师在出示了课题后,带领学生复习了因数的知识,并让学生说一说找因数的时候怎样做才能做到不遗漏。接着检查了导学案的预习部分,12和18的因数都有什么,公因数又都有什么,自然地进入了本课的主题:最大公因数。

苏老师问:你有没有别的办法找出他们的公因数?看书中77页的方法你能说一说吗?最后学生都是喜欢列表法,没有达到事先预想的那样,把多种方法都说一说的目的。我觉得如果苏老师能把这部分知识做到导学案里更好,事先让学生知道这部分内容在上课的时候我们是要讨论交流的,是要展示的。让学生事前有所准备,在课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交流后让学生到前面做展示,效果会更好。

在设计时,苏老师打算让学生自主发现倍数关系、互为质数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规律,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讲到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而且还没总结出规律,原因就是前面时间浪费了,后面没时间让学生做了。从此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在设计和使用导学案上还没有完全掌握娴熟,学生也还缺乏使用导学案的经验,我们老师还要多指导学生使用。

我认为:在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适合本班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也是本课的学习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自主学习(学法指导)、学以致用等环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尽量让学生合作学习,把他们知道的东西讲出来,师可以引导、总结。

我们的教师还是存在不信任、不放手,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还要多学习、多研究,怎样使用还要多实践、多总结经验,把“高效课堂”理念贯彻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