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特色

1、体现自主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是新课程中的亮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通过经历来获得体验、感悟,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因此,本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实际经历和动手实践,严格遵循“自主实践”的原则,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活动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调查、采访、宣传

2、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理解中健康发展。根据学校及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本课程的主题生成就体现了这个原则。中山市西区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花朵飘香的学校,它座落在西区的西苑社区,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来源于该社区,社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影响到学校的形象。

3、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问题

日常生活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学科知识。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坚持生活性及现实指向性原则,重视体验和探究那些来自小学生现实生活并对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及课题。

开学初,我班小敏同学一连几天都垂头丧气、眼泪汪汪,经过询问,原来这段时间,小敏的爸爸沉迷于社区赌博,父母经常吵架,昨天,爸爸又去赌博,半夜三更也不见回来,妈妈非常生气,今天早上就和爸爸打起来了,妈妈一气之下回外婆家了,往日温馨和睦的家庭变成了“战场”,同学们听了都很想帮助她,放学后,大家来到小敏家,可一走进社区,发现社区到处有人赌牌、打麻将,乒乓球桌上晒满纸皮,小摊小贩穿梭于小区,于是大家决定对社区来个大调查,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社区环境,就把《走进社区,共创和谐家园》确定为九、十月份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

二、课程目标: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所以我们将课程的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走进西苑社区,引导学生关注西苑社区存在的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学会写活动计划,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掌握多渠道收集资料的方法,学会整理资料,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调查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通过参与这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和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程开展阶段:

本课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确定主题,主题分解,制定活动计划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由学生提出社区存在的各种问题,确定主题,再经过师生反复研究协商,确定五个有研究意义的子课题。

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发现问题,体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子课题,自由组合成五个活动小组(每组8—10人),并为自己的小组命名。

第二阶段:展开观察、研究活动,筛选、整理资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向社会去实践,实施和完善小组的计划,并通过这一环节,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展示,评价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一过程,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和检阅,又是学生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功喜悦的大好机会,同时,通过思维的碰撞,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第四阶段:提升、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