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教师已经三年了,我自己对小学语文教研的一些思考如下。

一是跟学生交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愿意和老师亲近了,就能爱屋及乌,同时亲近老师所教的学科。教育须要技巧,但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技巧再高明,始终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解决不了本质的问题。语文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就是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了,就会主动去接近语文,喜欢语文。

我个人很喜欢孔子和他学生的关系。我们知道,孔子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爱笑,也爱哭。他哭得最伤心的有两次,一次是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死了,他哭得很伤心;一次是他平日里骂得最凶的学生子路死了,他哭得更伤心,说是老天要灭他。孔子和学生在课堂上是可以争论的,甚至可以开玩笑的。孔子和学生的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师生关系,成了父子关系,有了亲情。所以当孔子死后,以子贡为代表的学生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尊孔运动。由此可见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发自内心地爱学生,从学生的视角去看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他们的喜乐,老师就能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启他们单纯的心扉。渐渐地,学生的想法愿意和老师说了,学生的问题愿意暴露给老师了,学生对自己的学科的态度和想法愿意和老师交流了,这时候,自己所教的学科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是全班同学的事,这个学科没学好,着急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了。试想,当学生愿意把老师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哪有做不好的事情啊!

如果说我的语文教学有一点成功的经验的话,我想是在于我首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这给我的启示是要教好书,先要在育人上下功夫,这或许就是陆游在告诫其子学诗时说的“若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吧。

二是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我个人认为,学生的语文问题的核心在阅读。学生读得少,积累不够,自然写得也不好。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会发现,凡是语文水平高的学生一定是喜欢读书的学生。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语文课,但课外喜欢阅读,语文考试一样能考出好成绩,这就充分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而非课堂(我这里并没有要否定语文课堂的作用,只是想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是这样做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