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啥都不敢吃了?别把罪都归结为“食品添加剂”,而对含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心生恐惧。实际上,防止食物变质必须要有添加剂。只要不滥用,它们是安全的。

衣食住行,2008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最基本的--吃。“三聚氰胺”牵扯出牛奶、鸡蛋、奶糖、巧克力、饼干等多种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别谈吃色变,卫生部食品安全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本身没错,人为滥用才有错。还有不少人把“非食用物质”与“食品添加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引发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比如,三聚氰胺就是“非食物物质”,而非“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有个安全范围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指出,生产的食品中一定会存在“食品添加剂”,它能延长食物保存期,为食物增加色香味。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超市里的加工食品,如方便面、饼干、面包等早就变质了。

举个例子,一杯速溶咖啡,闻到的咖啡香是食用香料的作用,食用氢化植物油使冲出来的咖啡增加粘稠的口感......这些成分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

只要食品是按国家规定的量添加到食物中,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更不会危害人的健康。而我国存在问题是:食品添加剂不科学使用或者滥用,如超量使用或者超范围使用等。这是相关部门正在严查的。

“本品不含有防腐剂”更让人不放心

不时在包装上看到这样的字眼:"本品不含有防腐剂。""本品不含有人工色素。"看起来更安全,实际是误导消费者的宣传手段罢了。如方便面,水分少,长期保存当然不需要添加防腐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在她的博客中指出,这种说法利用了大家对食物添加剂的不了解。就算该产品不含防腐剂,未必不含有抗氧化剂;就算宣称不含有色素,不等于不含有香精,也不等于不含有乳化剂、增稠剂等其他添加剂。

其实,完全不加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反而令人不太放心。离开食品添加剂的保护,微生物会消耗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空气中的氧气会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氧化变质。

纠正概念:“非食品物质”不属于“食物添加剂”

去年坊间流传着这样一段文字:"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范志红说,上面提到的石蜡、敌敌畏等并不是食物添加剂,而是"非食品物质",就是根本不能放到食物里去的东西,即使放一点点也是犯法的。如三聚氰胺,它本来应该是家具贴面和塑料碗的制作材料,放到食物中当然危害健康。

食品添加剂则不同,只要不超量、超范围使用就合法。比如说,在糖果中加入国家许可的食用色素,含量不超标就不违法。除非科学研究发现它有新的毒性反应,才由政府部门来改变其使用限量,或将其从食品添加剂名单上剔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