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儿童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不满3岁能满地打滚要玩具,13岁的孩子因抑郁症将自己关在家中……据市心理卫生协会发布的调查表明,14%的小学生和13%的中学生存在各类心理问题。

专家指出,孩子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家庭教养不当的投射。有的家庭父母之间关系紧张,有的父母很少在亲子关系上投入时间和精力,有的将孩子托给祖辈养育。

两大类心理问题困扰孩子

来自市康宁医院儿童心理门诊统计表明,2010年有1544人次,2011年有1857人次,2012年有2267人次。12岁以下的孩子以多动症居多,还伴有学习困难和抽动症等;而13岁及以上患有焦虑、抑郁症和情绪障碍等。另外,近两年里,患孤独症的孩子数量上升很快。

开通3年的未成年人心理热线也持续升温。每逢开学、考季来临,当月的热线量就会骤增。主要集中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

儿童心理问题呈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一位心理医生说,以前是高中生比较多,现在初中生、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也成了常客。

病在孩子身上,根源在家长

昨天,爷爷奶奶带着小鑫来看心理门诊。奶奶说,两个多月里孙子吃饭时肩膀总是不自觉地抽动。他父母经营一家酒店,没时间陪孩子,长期寄养在奶奶家中。孩子经常只顾看电视,忘了吃饭。要求严格的奶奶为了让孩子听话,经常用各种方式哄他。久而久之,一到吃饭哪怕奶奶不碰他,他也会不由自主地抽动。

8岁的小琳脾气特别坏,咬人打人,生气起来无法停止。同样,她的坏脾气也是家庭教育不当形成的。她父母关系不好,经商的爸爸常不回家,还会把工作中的不顺心和压力带回家,冲着妈妈发作,也常把小琳吓哭。经常受气的妈妈对待女儿的态度自然也很糟糕,动辄打骂。

当务之急:改变家庭教育方式

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禹海航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庭结构与原来相比大不一样,也造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上世纪80年代父母上班,可以把孩子带到单位,但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父母不可能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亲子时间更成奢望。

由祖辈隔代养育会产生一些问题:偏重物质忽视亲子沟通;过度保护与溺爱;粗暴的教育方式,等等。这些会给孩子心理健康投入阴影。

禹海航说,不要等到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了,才慌着找心理医生。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该养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这包括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然后每天抽空与孩子交流,给孩子提供心理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