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77——78页。

教材分析:

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

活动课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上课形式,在活动课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比平常较自由的进行发言、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泼,所获得的知识也较为贴近生活,真实有趣,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这节课首先就有一个制作简易称的实践操作,一下子把单一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了起来,学生在享受制作成功的快乐时也充满了一种验证的欲望,想试试自己成品的功效。五年级的学生又都知道皮筋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拉伸变长,在加上学生们已具有较为准确的测量能力和数据统计能力,再结合刚刚学过的方程知识,以小组的团队力量要破译这节课的规律易如反掌。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1皮筋拉得太长以致使用的工具尺无法测量;2皮筋超出弹性限度发生永久变形;3目测时不够水平以致统计的数据不够精确;4所用木棍太细引起变形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在课前准备器材时予以及时的提醒。

教学思路:

“量一量找规律”活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自制实验工具。

学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具体的做法是用细绳将盘子拴住做成一个托盘,然后用皮筋分别将托盘和木棒拴住。

2.收集实验数据。

学生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

3.整理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启发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中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4.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

根据统计图表的结果小组合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及此规律适用的范围。

整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经历从收集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到根据统计结果推理事物之间内在本质关系的全过程,而且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未知事物的乐趣。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方面的知识,通过探究发现皮筋(弹簧)长度和课本数量之间存在的规律, 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