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侧重于“人与自然”。该文的作者徐秀娟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她为了寻找一只失散的丹顶鹤,不幸陷入沼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艺术家为她谱写的歌曲。

《灰椋鸟》一文主要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景象以及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作者欲扬先抑,先写了灰椋鸟的“不好看”,接着,层层铺排,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温馨和归林后的热烈、喧闹,让我们跟着走近灰椋鸟,发现了这不起眼的小鸟的好看之处,让我们相信,世上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样的发现,也足以让我们动心——如果我们有体贴的爱心,就能进入万物的内心;如果我们能心如镜子般明澈,就能照见生命平等的真理。天地万物,相互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是大美。

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学设计中力图以“美”为关键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不断推进,透过作者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在语词的深处,挖掘文本鲜活的内涵,使之成为学生内心呼之欲出的情思与感动。

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老师从家乡云南带来一组图片,请欣赏。

生:观看。

师: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生:灰椋鸟。

师:你很会观察,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2、师生共写课题。

3、指名读。评价:读的婉转。齐读。

评价:导入自然,评价及时而富有个性。

二、读文分析字词,理解文意(展示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

1、生自由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教师及时指导点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