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非常紧急的情况,因为人体的内脏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不能长期耐受缺氧,病儿如能在4~5分钟内获得抢救,并且在8分钟以内使心脏恢复搏动,对提高生存率和恢复神经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延误抢救时间将会导致复苏失败或变成 “植物人”的可能,为此必须强调“就地抢救”的重要性,并且在坚持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情况下迅速转运至邻近医院。现场抢救共有下列三项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和气道中的阻塞物,保持颈部平直,头呈后仰位,这是抢救得以成功的必要前提。

(2)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为简便而有效的人工呼吸法,每次吹气后要看到胸廓抬起,如果没有心跳要同时进行心脏按压,每按5次,吹气1次,每次1~2秒钟。

(3)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采用心脏按压,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半段和相连的肋骨,使之下陷并压迫心脏,每分钟按压80—100次。

抢救30—60分钟后要判断一下抢救效果,如果措施得法,应能触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口唇逐渐变红,扩大的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此后还要定时判断抢救效果。

在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将病儿迅速转运到附近医院(转运时一切抢救措施不能中断),到医院后还可进行药物治疗、心电图监测,必要时采取除颤等积极措施。

一旦复苏成功仍不可疏忽大意,因为这只是抢救的第一步。在心跳、呼吸停止期间所引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低血压、脑水肿、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等还会逐一显现,稍有不慎便会全功尽弃,这方面的教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如果抢救15~30分钟仍无起色,提示临床脑死亡,复苏成功的机会很少,也可能成为“植物人”。此时是否还需要继续抢救,则应征求病儿家长的意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