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坚韧不拔的性格,不管是在坚硬的石缝中,亦或是墙头屋角,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夏衍的《野草》采用象征性的手法,以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启示人们,面对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克服一切阻力,奋然向上,鼓励人们勇于斗争,给人以信心。

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应先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1937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日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中国正处在从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 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 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 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 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 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 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先引领学生透过两个故事,感受种子的力可以超越一切,引导学生抓住“钻、挺、透”三个动词,体会小草掀翻石块的事例。通过对比,体会小草和石块力量的悬殊。结合创设情景朗读文中的最后两段,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草“长期抵抗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爱国志士,看到大片国土沦陷,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顺势提醒学生结合《可爱的中国》一课的学习,学生相对来说较轻松的理解了小草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