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确定与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陈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陈老师的课就如他的为人一样,温文尔雅,娓娓道来的课中让我有以下几点较深的感触:

1、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课的伊始,陈老师从小朋友熟悉的投篮比赛进行导入,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紧接着是摸球游戏,在猜测、表达、交流中归纳,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不同结果,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三个概念。

2、重视数学思想,渗透数学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陈老师比较重视学生的猜测,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简单地给予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把评定与验证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事物很多与数学有关,学习用数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3、有效地引导与组织,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陈老师设计思路较清晰,能层层深入地进行教学,较好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特别是最后的猜一猜,很有新意。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

1、在动笔涂色,当当设计师的反馈环节。小朋友们都非常踊跃的把自己的作品按要求(一定是绿色,可能是绿色,不可能是绿色)贴在黑板上。这时,陈老师问:一起来看看他们贴得对吗?

因为黑板上的作品很多,学生的彩色笔颜色不一,草绿、淡绿、深绿等等,很多小朋友还来不及看清上面的作品。因此场下的那声对,很不确定。这里可否按一类类开始检查,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2、最后一道练习题:3个黄球和3个白球,分放在3个盒子中,每个盒子中有两个球。小天使为盒子贴上了标签,贴完后发现,标签都贴错了,现在三个盒中装的可能是什么球呢?此题一出,在经过几秒的寂静后,下面开始窃窃私语了。大多数的小朋友反映不知道什么意思。此题,小朋友先要理解每个盒子只能放两个球,三个盒子中的球合起来是3黄,3白。更难的是理解并解决都“都贴错了”这个问题。信息量有点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