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很多孩子就会被家长带着去参加兴趣班,这说明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但是,上兴趣班这件事不只是花钱上课那么简单,如果不注意,上兴趣班反而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家长们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常见的误区

1、按家长的兴趣报班

案例:在晶晶小的时候,爸爸为了培养她在音乐方面的兴趣,送她去参加小提琴兴趣班。从那时起,晶晶每周去两次兴趣班,每天都要练琴。上小学后,她的大部分课外时间都花在练琴上。随着晶晶小提琴技艺的不断提高,爸爸开始带她参加各种演出,她获得了很多荣誉。爸爸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对练琴的要求也变本加厉,晶晶稍有懈怠就会遭到批评甚至打骂。

上了大学,晶晶不再受爸爸的约束后,就再也没碰过小提琴,而且,她发誓今后再也不拉小提琴了,因为她一看到小提琴,就会回忆起过去那段痛苦的日子。

老师分析:参加兴趣班的首要前提,应该是孩子对这项活动感兴趣。但是,现在有非常多的家长,很少关注孩子自身的愿望和需要,而是按家长的梦想和兴趣为孩子报班。这样做很可能事与愿违,毁了孩子的兴趣。所以,打算带孩子上兴趣班之前,家长首先要反思的是:参加兴趣班,是自己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

2、学习目的过于功利

案例:5岁的文文是小区里颇有名气的孩子,别看她年龄小,她已经拿下了钢琴二级、剑桥英语一级和芭蕾舞三级的证书。但是,文文的生活成天都围绕着兴趣班的考级,她自己觉得疲惫,家长也非常忙碌和辛苦。这些都让文文丝毫感受不到兴趣班学习的乐趣,小小的孩子每天看起来都闷闷不乐。文文妈妈说,她这么做都是为孩子今后升学做准备的,因为现在报考的人越来越多,还有的家长给孩子跳级报考,很多孩子的压力比文文还要大。

老师分析:现在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想让孩子在某个方面出人头地,于是强迫孩子参加某项兴趣学习,如学美术、音乐等,就是为了参加考级,为以后的升学增加优势。家长们却没想到,这样带着功利目的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学习,最根本的害处是:如果孩子没有找到兴趣和动力,长大后就很难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内在的动力,那离成功反而更远了。对于那些真正的成功者来说,内在动力这些要素要比才华、技能本身重要得多。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