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孙金玉在阅兵村训练场地留影。

            1984年9月21日,孙金玉和炮兵学院方队的战友在阅兵村预演。

“当了20多年的兵,难忘的事情不过几件,其中最难忘的是参加国庆35周年大阅兵。 ”家住陵县东街新村的孙金玉说着便站起身来,做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正步动作,嘴里干净利落地念着口诀:“踢腿带风,落地砸坑! ”

“经过层层选拔,我有幸进入‘阅兵村’! ”

“1984年3月13日,宣化炮兵学院阅兵方队组建,正在参谋系学习的我有幸入选。 ”入学前,孙金玉是济南军区炮兵某团通信排长。身高1.75米,浓眉大眼的山东小伙儿孙金玉是个标准的帅哥。那一年,参加阅兵训练几乎是他苦乐交织生活里最重要的内容。

一入学,孙金玉和战友们就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和选拔中。站军姿、踢正步、走队列……每天,他们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些枯燥机械的动作,单是站军姿,每次要练4个小时,不时听到“扑通”有人晕倒的声音。踢正步也不能出半点差错,手臂甩多高、脚尖踢多高,教官都会拿着尺子测量。一步75厘米,还要踩对音乐节奏。炮兵学院352名受阅人员,最后能够走过天安门前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英。

孙金玉还清楚地记得,刚到久已闻名的阅兵村时,他眼前一亮,新铺的方块水泥路,排排整齐的帐篷和新架设的路灯,给人整齐划一的感觉。整整半年,孙金玉他们吃住都在机场里。每天清晨就要起床跑步,除了早中晚三顿饭,全天都在训练。

“一分钟的行程,走了整整半年”

孙金玉依旧记得教官们用各种办法训练学员:为了训练收直颈部,保持身体重心平稳,教官让学员们把帽子翻扣在头上,俗称“顶帽练兵法”;为了走齐横、纵、斜三条直线,教官把方队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和菱形,无论什么队形,学员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方队在行进间始终保持队形整齐……在孙金玉的回忆中,训练艰苦而单调,每天超过10小时的时间里,队列动作一次次地机械重复着。半年多的严酷训练,每人至少磨烂三四双皮鞋。

“最受不了的是北京的天气。 ”孙金玉说,训练时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每天气温高达40多度,学员们仍然坚持训练。 “身上流下来的汗,像虫子在身上爬一样难受。每天训练完,皮鞋里都能倒出一滩汗水来……”刚开始,学员们钻进被烈日暴晒了一天的帐篷里难以入睡,没过多久他们倒头就睡,因为真的太累了。从东华表到西华表,98米的距离,1分钟的行程,他们“走”了整整半年。

孙金玉当年刚满27岁,在阅兵方队里算是年龄比较大的。这群平均年龄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在“阅兵村”里度过了一段终生难忘的日子。

“那一天,我一生中最难忘! ”

“1984年10月1日是我最光荣、最幸福、最有意义、也是最难忘的一天! ”作为三军将士的代表,孙金玉在万名受阅大军的行列中,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这天清晨,孙金玉和战友们在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东侧整齐列队,从东华表边的观礼台一直排到建国门,队列绵延数公里长。上午10时,邓小平的敞篷车从金水桥南侧出发,沿着大军列阵徐徐驶向受阅部队。当孙金玉清楚地看到精神矍铄、微笑挥手的邓小平时,他万分激动,随着方队高呼“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当时的自己全身都热血沸腾,连喊口号都比平时更洪亮了。 ”

走过天安门广场到达预定位置后,孙金玉看到机械化、歼7机等方队受阅时的壮观情景,感慨祖国伟大和富强的同时,为能参加阅兵式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