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科学探究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在科学探究方面,在《标准》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关于小学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详见《标准》第3部分“内容标准”。

2、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

探究学习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因此不必对此要求过高。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不必追求科学家探究的水平,不能向博士导师指导研究生时所强调和所关注的方面看齐,在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不必要求过高,这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点。当然也不能满足于儿童自发探究的水平,而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具体说来,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4个方面:(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探究是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对话,科学是人类对宇宙的解读)。这里,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刻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等一系列与科学的本质有关的问题。

尽管儿童没有射电望远镜用以观察太阳系的奥秘,没有电子显微镜来探究无限微小世界的秘密,人们也并不期望他们对物质有什么新发现,但是,儿童照样自发地或在成人指导下探究着这个世界的奥秘;探究并不复杂难懂、高不可攀,它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儿童所从事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及每个成人对自身所处社会的探究,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应关注的重点正是让学生学习作为探究本质的那些共同的方面,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在学生生活中和走向社会后也能有所启示和运用的共同的方面,如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而不必过分强调某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如滴定管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