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

“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猜一个字。(“驴”字)(教师板书:驴)

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教师板书:包公)

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是个大官。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3.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展示小黑板或课件)

1.认读词语:挣(zhèng)钱辔头听差(chāi) 耷拉 圈(juàn)栏审衙役懊恼一声不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3.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多音字:挣、差、圈

4.对比记忆字形。

审()案()吭()衙()役()

神()按()炕()衔()投()

5.选择你理解的词语练习说话,提出你不懂的词语。

6.教师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懊恼。

四、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

2.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