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上,经常看见一些小学生为写作文发愁,将“优秀作文”类的书翻得哗哗响,在作文本上写了撕、撕了写,但最后,在两节课的时间内还是完不成写作任务。即使写完了,也是挤牙膏式地挤出来的,缺乏新意,甚至是东拉西扯。有的小学生面对作文题一筹莫展,笔如千斤;有的小学生的作文废话连篇,言之无序,病句、错别字多……,这些都是小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具体表现。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不再怕写作文呢?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引导。

第一,要有兴趣,有真实感受。

在教学中,要小学生对作文有兴趣,首先要让小学生玩得有趣。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式;玩不仅是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也能增加作文的内容,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桥梁,是让小学生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展创造力的教学手段。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竞赛、游戏、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打乒乓球,跳皮筋、打沙包等,让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把自己带进特定的情境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顿时高涨,这样,写出来的习作言之有物,感情真实。

第二,指导观察。

老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观察日常的学习生活,接触自然世界,接触现实社会,留意观察分析周围的人和事,并养成习惯。长此下去,自然就会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为写好作文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事物纷繁复杂,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征。要准确反映这些事物,就要指导学生从上而下,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观察和分析。如写《校园里的梧桐树》的习作,在写榕树叶子的时候,开始小学生多只用“绿色”一词来写,当我问:“都是同一种绿色吗?”学生带着疑问去观察,有的同学还采集了三种不同绿色的叶子,颜色由深到浅,为“深绿——翠绿——嫩绿”。这样,经过观察、指导、修改,学生们不仅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点,也学会了用准确的词语表达。作为小学教师,只有这样不断地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三,打开思路,勇于创新。

小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因为思路打不开。针对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我在指导内容为拔河比赛的习作时,就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构思。一节课后,一篇篇见解独到、灵活多样的作文便跃然纸上:有的写了训练拔河时的苦、累、汗,体会到了训练很辛苦;有的写训练中的事,写的是怎样思考和练习,摸索出了拔河的技巧;还有一个同学写了自己被磕伤,受到同学的关心、帮助,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有的则写的是比赛的经过和最后的胜利,总结出比赛胜利的结果。通过这种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应试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