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在姜老师的课堂上,我总能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那份无拘和松弛。如果说“活动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示了目标和方向,那么姜老师在课堂上开阖有致的引导和调控,则是“活动单导学”得以落实的基本策略。】

师:善于思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今天学的这三则寓言,似乎都离不开一个字,那就是——骗。姜老师告诉大家,骗哪,终究是有破绽的。让我们走进文本,寻找破绽。请同学们以事先安排好的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还没到讨论的时候,这时是自己跟自己讨论。

师:小组讨论结束,开始交流。

【点评:让学生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前面的“抛砖”,直接产生效力作用,“引玉”必将水到渠成。】

■《牧童和狼》

生:我们选的是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我从“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这句话中的“哈哈大笑”看出了牧童在欺骗人。

生:“后来,狼真的来了。”说明前面肯定是假的。

师:这孩子真会读书,他前后对比着读,你呢?

生:前面说他“大叫”,这次狼真的来了,他“慌忙大叫”,可见前面是在骗人。

师:多一个字和少一个字是不一样的,对不对呀?这就叫会读书。现在,我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牧童的话。

生:我觉得他们喊得都很响亮,表示了一种心情。我想提个建议,可以读得快些。表现出惊慌失措的心情。

师:会朗读的人的朗读时的声调是富有变化的,注意到她朗读的变化了吗?

生:第一次读的时候她脸上带出一些微笑,很轻松,第二次“眉头紧锁”说明他内心很紧张,因为狼在吃羊了,这些羊是他辛辛苦苦养的。

师: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生:我想,这群羊是我辛辛苦苦带大的,如果我就平平白白地就把羊给狼吃了,那不是很不公平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她在教我们一种朗读的最高境界,就是——身临其境。这种声音穿越了两千多年,很多听过这个故事的人大凡都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来,继续交流其他故事。我们就从这组开始。

■《狐狸和葡萄》

生:我们一组交流的是《狐狸和葡萄》。先前“葡萄架上垂下的是几串成熟的葡萄”,后来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师:把你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狐狸馋得直流口水”,写出了狐狸内心其实非常想吃这些葡萄。

生:“它想尽了各种方法去够葡萄”,说明狐狸一定又蹦又跳,又拉又扯,使出了浑身解数去够葡萄,结果白费劲,这个时候它一定早已累得气喘吁吁了。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