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二、设计理念与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例1和例2合在一起。在学生自主摆小圆片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我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在小圆片的帮助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简析: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除法的笔算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圆片、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中秋节和国庆节马上要到了,城关四小三4班的学生打算利用班队课进行联欢活动。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他们向学校借了14盆花,用来布置教室。

你打算怎样摆这些花呢?拿出小圆片,摆摆看。(生自由动手摆)

【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并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发现,但这样就赋予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权利,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摆设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正好分完和出现多余两种情况。学生就深切地感悟到了原来在生活中分东西时,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啊!如果规定了每堆的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了。这样一来,课堂的调控权就掌握在教师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