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在注重对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同时,也应该格外地重视心理环境的创设。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老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创造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现代幼儿观认为:幼儿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幼儿观,才能逐步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师幼无论是在权利、人格上,还是在真理面前都是平等的。

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幼儿。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民主的做法应该是启发型的,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幼儿共同确定目标、拟定计划。幼儿在学习中,要按计划行动,共同讨论、互相合作。

幼儿在活动中如果有不同意见,教师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如果孩子的确有不恰当的言语和行为,教师要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采取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体现对幼儿人格的尊重。通过对幼儿真诚的关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诚恳的,从而让幼儿接受教师,愿意让教师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

幼儿教育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幼儿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方面的主动性。教师要充分注重细节,才能使孩子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班级中有那么多孩子,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顽皮、有的听话,有的胆大、有的胆小……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发展水平。孩子的年龄小,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教师不能无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将孩子当作工厂里的产品,进行模式化的教育。教师要细心地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差异,再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体会到成功,获得富有个性的成长。

案例中的萱萱在我的鼓励下还是不敢尝试走拱桥,教师此时不能勉强,更不应批评孩子,应该了解到萱萱的心理状态,缓解她的压力,给她设定能够实现的目标,和她一同面对挑战,一点点地积累成功经验。萱萱的成长,正是教师对每个幼儿都充分了解、尊重和进行个性化支持的结果。

在为孩子创造愉悦的心理环境时,教师虽尽力关注每个幼儿、每个细节,但难免也有失误,或者因为经验不足、方法不当,使孩子产生负面情绪。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及时调整;另一方面,也要相信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亲密感情。孩子是非常宽容的,只要教师发自内心关心孩子,孩子就会原谅教师的“小失误”,并给教师成长的机会。

案例中我由于经验不足、方法不当,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我认真反思、及时纠正,使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幼儿的自我意识正处于从生理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过渡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需要来自于成人的肯定评价,然后再转化为自我的肯定评价,从而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树立自信心。由于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性格特征、学习习惯都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正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并在实践中尊重差异,检验自己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反思自己的方式是否适合孩子、每个孩子是否都能获得成长、有哪些方式需要改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离孩子的心更近一些,幼儿班级的心理环境才能更和谐、更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