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我们总能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我们教师经常会说一些这样的话:

“老师有件高兴的事,真想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

“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说出来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

“你们商量着,合作着搭积木,真好!”

“我这里有一本好书,我们一起讲故事吧!”

“你们都想当司机,每人给车加油了,汽车开不动,怎么办?”

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分享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

在一日生活中有效渗透“分享合作”内容,提供多样的实践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们引导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协调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我们在玩完积木后,孩子们在老师的一声口哨中匆忙集合,忘记要把积木送回原处,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说:“积木宝宝现正在地上正哭得伤心呢,没有小朋友把它送回家了。”这时小朋友都纷纷赶紧去帮助把一个个积木送回家。这样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知道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同时教学这一环节中,我们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又把精神分享划分成分享快乐与共担忧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如:在物质分享方面,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甜甜蜜蜜”、“奶制品”、等,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和玩具来园,通过合作制作、共同分享,让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在精神分享方面,则通过故事“小铃铛” “皮球”等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了合作与分享的愉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又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了。

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幼儿在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生活在家庭的小天地中,是被关爱、被满足的重要对象,因而没有分享、合作等方面的意识。而进入幼儿园后,集体教育是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和交流,促进其社会化的萌芽。如:在主题活动“甜甜蜜蜜”“好吃的水果”等,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而个别教育是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单站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由此,个别教育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有位叫罗铭枫的小朋友,虽性格开朗活泼,却有攻击行为,不会合作、不爱分享,没有自己的朋友,显得比较孤立。根据对罗铭枫的观察,发现孩子有交朋友的愿望,由于方式的不正确,同伴们都不愿跟他玩。因此,我们把培养罗铭枫的重点放在“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建立与同伴合作与分享的良好关系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反复指导和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让其逐步内化成为良好的品质。如常帮助罗铭枫展示自己爱大胆表演的优点,以确立他在同伴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又帮助他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一面鼓励他带书、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看、一起玩;一方面表扬他的分享行为。同时,还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分享能力,把孩子的同伴邀请到家中来,引导他们做一些合作性的游戏;也十分支持孩子将书和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他也能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分享关系。

组织幼儿参加社区活动,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五、家园共育,让温馨的家庭生活成为形成分享合作良好品质的摇篮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

经过一年的努力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在孩子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孩子们都愿意在活动中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他们也愿意将好吃好玩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当同伴有困难是愿意伸手相助。个别自我观念特别强的孩子,也在合作与分享中渐渐融入集体。

我记得在他们进入幼儿园时,他们总是因为争抢玩具而经常发生咬伤、抓伤事件,因此孩子受苦,家长不满,老师苦恼,引起了不少风波。自从分享、合作的意识形成了他们的习惯后,孩子们从中尝到了分享、合作的快乐,懂得了轮流的道理。现在,我总能听到他们说:“你玩一会后借我玩好吗?”“我们一起来搭积木?”“我来帮你好吗?”……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