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师应该是牧羊人,应该把学生带到水草丰盛的地方,让他们自由寻觅食物。”美来源于生活,而一般的美术教学总是学生端坐于教室、教师坚守在三尺讲台口若悬河,如果我们尝试把“小羊羔”们放养在课堂之外是否会有意外收获呢?

一、“寻宝计划”,让孩子乐于搜集材料。

美术这门学科本身就很特殊,它不仅跨越语言的界限,而且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包括欣赏、绘画、建筑、雕塑等等。而这些领域在美术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在学习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时,课前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有的材料只要直接购买,如:绘画的水彩笔、颜料、调色盘、画笔等;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而言学美术也有自己的优势,只要稍微留意,在生活中就可以寻找到许多适合创作的美术材料。我和学生有个“寻宝计划”,我和孩子们每个人都有个“百宝箱”,妈妈的废布料、旧泡沫、稻草须、芦苇花、树根、棉花、棒冰棍等都是我们的“宝贝”,谁百宝箱里宝物多就说明谁的本领大,他一定是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更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的孩子不但能得到老师的口头表扬,还可以到老师的百宝箱里任意挑一样物品作为奖励。学生搜集材料的热情空前高涨。有时,有小朋友寻了个稀罕物还会在班里来个巡回展,那自豪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当然也正是这些“宝贝”让学生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和创意──独特的树根创作出了美丽的孔雀、飘逸的芦苇花装饰的帽子更具贵族气息、稻草秆编成的螳螂、蜻蜓连其他任课老师们都啧啧称奇……

让孩子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本身就是个学习的过程。“寻宝计划”不但让美术充满了生趣,使学生对美术充满了期待,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还渗透了环保教育。

二、走出教室,放开了孩子思维

把孩子关在教室里上课,虽然说关出了一群乖巧的学生,但也关住了孩子思维的开放,让孩子的视野变得日益狭窄。把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放出去,会收到另一番效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