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注学生道德发展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学生道德培养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素养,因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素养,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利用各学科、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善良、有同情心、有责任感、有教养,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二、强调教师个人的成长和提高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一)教师知识素养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要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知识素养,完善自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或者自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必须引进探究的教学策略。传统式的教学,教师主要任务是讲授,要求学生尽量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师应用探究的教学策略,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吸收知识,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武隆县白马镇的“314”教学模式正是这样的教学策略。因此,探究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历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探索适合不同性格、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特征学生,以及不同教学材料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