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2及练习一第1—3题。

二、教材地位及作用

小数乘整数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小数四则运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并理解算理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则是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说教法学法:

1、学习源于生活,生活富于教育。丰富的生活世界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我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买风筝”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用“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引导学生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最后用“练习法”,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逐步巩固新知,加深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2、学生是数学学习和课堂活动的主人。课堂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人公精神,人人参与计算,积极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练习,合作交流学习成果,亲身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逐步培养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学生自由发言)这一天,陈聪、陈明、符丽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来到文昌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这时,陈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2、出示: 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提问: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学生自由回答)

3、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用表格写在黑板上(具体数量根据实际而定)。

单价   数量   总价

燕形风筝  3.5元   3

三角形风筝  4.6元    6

鱼形风筝 6.4元 5

猴形风筝 7.8元 2

4、提问: 买3个燕形风筝多少钱?请你来当售货员算一算,看看谁是“优秀的小售货员”。

设计意图:让课堂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尝试算法多样化

(一)学习例1,人人参与解决问题。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和鼓励学生的不同算法。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不同解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合理的算法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3.5元  ②3.5元=3元5角  ③3.5元=35角

3.5元    3元×3=9元       35角

+ 3.5元    5角×3=15角     × 3

10.5元  9元+15角=10.5元    105角

105角=10.5元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同桌讨论,比较分析,从中选出一种简单的方法。教师巡视,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如35角×3),先让学生说理分析,再由教师引导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换成10.5元,边说边板书

3.5元    35角

× 3    × 3

10.5元   105角

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选择解题方法的情况,引导学生使用较简单的算法。集体订正,表扬准确算出的“优秀售货员”。

设计的目的: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习信心。

三、巧妙转化,获得新知

(一)教学例2。

1、提问:同学们,大家有信心挑战新的任务吗?(出示算式:0.72×5=?)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应该怎样计算?

让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竖式计算并说说算理,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 边说边板书

0.7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2

× 5     × 5

3.60 缩小到它的 360

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为学生点拔。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③算出积以后,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基本题(1)第3页“做一做”第1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②集体汇报交流,引导概括不同点。

(2)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并集体订正。

2、深化题:《练习一》第1题“比比就知道,谁做得更好”。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再集体交流,指名在黑板上演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拓展题:《练习一》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做第3题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订正。

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课堂总结

1、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教师引导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有所获的喜悦和自信;教师对学生个性的肯定和尊重, 使之对数学和生活充满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