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教学,通过激趣,依据“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

课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堂课感觉一气呵成,自以为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各抒己见的机会,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见解。可在上另一个班级的时候却碰到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他固执己见一定要认为爱因斯坦不仅笨而且虚荣,还振振有辞地说:“爱因斯坦交给老师的是第三次做的板凳,而他前两次做得更差,说明他拿出来的是他做得最好的板凳。

做得最好的板凳赢来的是老师同学笑,这说明他的笨;他一开始拿出自己做得最好的,说明他要面子。”接着他又举了许多爱因斯坦小时候怎样笨的事例,他的观点还赢得了几个同学的赞同。

当时说老实话我真想极力反对,但想到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不同感悟,导我是强忍住怒火,去面对他的偏执,甚至还表扬了他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能标新立异。可课后发现许多学生持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他与我所要的与编者的意图完全不一样了,于是我利用午间阅读带领他们上阅览室,祥细地了解了一下爱因斯坦。

才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爱因斯坦那种做事不怕失败、肯下功夫的好品质,而不是个别人所说的笨和虚荣。由此也让我想到我们如今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只需要一味地呵护、学生的主体,而不需要一些反对。

我想教师的主导还是要的,关键是怎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从而使导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