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现状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我认为,当前实施小学英语新课程的部分课堂上,存在以下认识上的误区:

(一)过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忽略要给学生平静思维的时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气氛的活跃的确能从某一个角度反应出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教师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教学本身是一个自然的活动过程,有踊跃发言的高峰期,也要有平静思索的过渡期,而不是一味的兴奋和激动。很多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在一些小学英语的课堂上,就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提出一个启发性问题后,有短时间的平静,这时候,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没有做游戏活动时那么兴奋,但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却正在悄悄的展开。慢慢地,学生接二连三地举手发言,正当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放,纷纷要举手时,教师似乎有些怕课堂的冷场,又带领学生一起说唱歌谣,生硬地打断了学生宝贵的思考时间。

(二)过分追求学科的整合性,而忽略本学科的中心

学科的整合性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它改变了传统学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缺乏整合的现象。但在一些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过于注重学科的整合,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将英语课上成手工课、音乐课和美术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某教师在教学 PEP 小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 A 部分最后一课时,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听英语指令给小丑不同的身体部位涂颜色来复习所学的颜色词汇和身体器官词汇,应该说,本课的教材编排就已经融合了课程整合的思想。这位教师却让学生给小丑涂颜色,喜欢涂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忙的都是和目标语言无关的活动,整个活动完全脱离了语言的实践,未能达到通过听英语指令涂色来巩固语言知识的教学目标。

(三)生硬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教育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文化意识的渗透是小学英语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显得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有机地体现这五个基本教学目标,所以在一些小学英语课堂上,出现了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教育的现象。例如:生硬地对学生说“You should ...”,“We must ...”,“... is bad/good”等。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应该尽量避免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应该与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等融为一体。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句子“I want ...”就采用了很巧妙的方法。她以圣诞节为教学的背景,设计了一个互赠礼物的活动:A生对B生说“I want a book/toy car ...”,B 生就在 A 生的手上画了一件他想要的礼物;B 生也以相同的方式从A生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操练新句子,同时,他们送出去的礼物越多,得到的礼物也越多。学生在活动操练中不仅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了圣诞节互赠礼物的文化习俗,而且不知不觉中感悟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整个教学过程,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为一体。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