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将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主张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美术课将设置更多的乡土教材或学校教材,教师应得到对教材处理的更多自由。儿童版画教学在教学的实践操作中可以更多的体现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学校的实际来选择版画教学内容、材料和工具。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即1—6年级普及版画课堂教学,实际上儿童版画教学历来是我国基础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强的科学性和学术性。

如果版画教学只是一时的手段,不能像日本、德国那样深受重视,或者是仅仅“哗众取宠”,那都不会有衡久的影响力,要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认识,就像认识文字和语言一样,应该从小抓起,使它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可行手段。

我所在学校的美术科组,于98 年设立了《儿童版画教学普及与提高的研究》实验课题,2002年又申报深圳市重点实验课题,此课题一直由我主持。首先,我们在二年级以上班级分阶段(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进行课堂教学,将纸版画纳入教学课程。纸版画分为:纸凹凸版画、剪纸版画、纸漏版画等,它以纸版为底版,用剪贴、刀刻、针划、手撕等方法来完成作品。纸版画的画面能产生黑、白、灰三大色块,在凝重、浑厚的色块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层次,撕纸所造成的自然纹理形成整个画面的基调,给人以奥秘之感。此外,纸板比木板节省材料、制作简单,很适合课堂教学。同时,在第三阶段(五、六年级)溶进实物拓印综合版画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分组进行制作,培养相互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在版画教学中学生完成作业是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他们完成一幅版画作品一般经过 “创作构思”的一度创造,“制版合成”的二度创造和“印刷反馈”的三度创造的过程。在每一次创造中,学生都可以体现到创作的快感(美感),由于每一过程中都存在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偶然性),促使学生创作兴趣的提高。在不同的创造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大空间发现学生在不同过程的特长和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使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得到发现和发展。教师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过程中,不再以习作最后效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看重学生在版画制作中多环节表现的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动脑(思维)、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能力得到发现、发展。

课堂版画教学使全校90% 以上的学生知道版画,并能至少制作一种版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进行制作,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学生对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没有学生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过程,教师无论如何也“灌”不出来一张版画作品,由于有了师生共同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将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信任、鼓励、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有美感的人生态度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