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1:对学习缺乏兴趣

现在的“准小学生”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幼儿园里,每天都是欢乐的“游戏时光”。上了小学,每天都是课堂学习,以“静”为主,相对游戏学习较为枯燥,难得的体育课才稍有往昔欢乐时光的影子。对孩子们而言,适应不同的学习形式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学前阶段,部分家长给孩子加入过多的认知学习,使这些尚未进入小学的孩子对知识的学习产生的不是憧憬,而是厌恶。

疗法推荐: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

在入学前,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去小学看看,多给孩子讲讲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让他提前感受“长大”的自豪感。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烈的,讲一些容易让孩子产生好奇和向往的事情,比如小学生可以戴红领巾,小学生上课用各种各样的书本,等等。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购买新的学习用具,如书包、铅笔盒、铅笔、尺子、橡皮等,顺便向孩子介绍各种学习用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做好了即将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的心理准备。

家长让孩子学习认知型知识时,要注意方法和量,否则容易损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得不偿失的。要多找一些图画书给孩子看,念一些启发性的有趣内容给孩子听。

病症2:孩子“听不懂”老师的话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回家不知道作业该做什么,明天要准备些什么。教师的反馈是,孩子们往往听不懂教师的要求,少则出现遗漏,甚者完全不知道要干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孩子没有听懂老师的话。很多人会觉得奇怪,讲的都是中国话,怎么会听不懂呢?其实,这里面还真有一些学问。在幼儿园里,使用的基本都是口头语言,教师口头布置任务,孩子口头回答问题。而小学里,教师布置的任务往往需要记录,孩子的作业也要用书面的形式完成,并且这些内容比幼儿园的要复杂,不会记录的孩子自然表现为“听不懂”了。

疗法推荐:学习倾听+操练学习技能

根据调查及访谈发现,小学教师要求孩子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而刚入学的孩子往往准备得不充分,缺乏基本的学习技能,比如做好学习的笔记、记录教师布置的作业,等等。因此,先要培养孩子学习倾听。倾听也有一定的技巧,需要练习。在上学之前,家长应该买一些故事的录音带,让孩子安静地坐着听半个小时。然后,让孩子复述,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会写字的,可给孩子准备个本子,让孩子试着记,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家长就要鼓励、表扬。听故事的时间长短,可以从5分钟开始,看孩子的不同反应延长时间,但不要超过半小时。

另外,家长可以在家里模拟课堂流程,教小朋友翻书,家长说翻到第几页,让小朋友按指令做,然后让孩子拿出笔和本子,教他在纸上写出什么书和第几页,等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