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开始以这句话勉励自己多努力,但走过一年多以后再去细细品味这句话时,则会感觉到那时的自己多显稚嫩和天真。从教学《冬天里的大菜棚》更能体会其中的一二。

其实在准备讲《冬天里的大菜棚》之前,心里有很多的妥协因素,想着其实一节课没什么好讲的,磨课真能把课磨好了,但也许人往往容易眼高手低的错误,只有摔打几次,才知道凡事没有那么容易,我亦如此。在备课期间,我感觉自己设计的各个环节不仅有新意而且比较紧凑,但当真正拿出来去五班第一次试讲后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导入环节,用四盘菜的图片导入,想训练孩子的说完整话,但在这个环节中就耗时8分多钟,而且没有达到效果,明显的问题大了。在导入环节从理论上来讲最多只能用时2分钟左右,而自己在设计时并没有全面的考虑,同时在让孩子理解重点词语的过程中也问题很大,对于“绿生生”一词的理解,有的孩子说到了“很绿”,我老想把孩子的思想引到我预设的点上来,其实正是由于自己预设的不足才导致了课堂本可以自然生成的很好的教学机智。这我心里感到非常的遗憾。于是在准备第二次讲课的时候,我很好的注意了这两点,导入简单流畅,在教学“绿生生”时只要有学生能说到“很绿”,就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看到大菜棚的蔬菜不仅绿,而且很新鲜,理解到这种程度就收官。但是在第二次的讲课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够准确,在上课前没有预设到这句话该怎么问,例如:我想问“黄瓜豆角长什么样?”在课堂上顺口生成了“黄瓜豆角怎么长的?”其实“黄瓜豆角长什么样?”本身就存在问题,再加上一个新生成的不成立的问题,孩子怎么能不蒙呢?在我提出问题的瞬间,我就从孩子的脸上发现了不妥。又如在最后的拓展阅读环节,由于在网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儿歌和相关材料就选择了放弃,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处理方式。

虽然这节课只讲了两遍,但我的收获却是自己不能摸索和领悟到的,这需要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自己在讲课之前要把目标定准确,要具体细化,不能草草了事,否则目标无法有效指导我的教学;我深刻体会话不能乱说,问题不能乱提的道理,一个准确有效的问题可能很好的带动整个课堂,但是如果是无效艰涩的问题也可能使整个课堂出现卡壳;我感悟到什么事情想一百遍不如做一遍,只有亲身去经历了,去做了,你才能有属于你自己的收获。

在做事情中学习收获,再把自己的所学收获都应用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中,磨课中亦见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