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郊尾学区阮庄小学 许珍梅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一代新人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老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次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我们可以模拟到商店购物时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也可以让学生当营业员。

顾客:巧克力怎么卖?我要买0.5千克。

营业员:巧克力每千克15.26元,请您付7.6元。

顾客二:作文选一本多少钱?我买一本。

营业员:每本12.6元,八折后每本10.08元,请付10.1元。

……

有的学生已经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问:该付7.63元的,只要付7.6元,而付10.08元的却要付10.1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疑惑。教师抓住了时机,适时地引出了学习的内容。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积的近似值”时,不再反倒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二.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和练习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然而,专家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

什么是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