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不良反应

熊主任介绍说,正确掌握接种禁忌症,需要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了解、观察儿童健康状况,并真实地提供给医务人员参考。预防接种后如出现一般反应,如红肿、疼痛,或轻中度发热、头痛、乏力不适等情况一般不必处理,注意休息,多饮水,严密观察;如果反应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异常反应者应到医院进行医学处理。

异常反应具体有哪些

南昌市疾控中心主任陈海婴告诉记者,免疫接种的疫苗是作为一种异体物质而被接种在人体内,异物刺激必然会引起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这些对人体不利的反应,称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根据反应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类。一般反应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不会造成生理功能障碍,例如局部反应:红晕、浸润、轻度肿胀和疼痛,有些疫苗局部可出现硬结、化脓、结痂、疤痕,偶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发热、头痛、乏力、不适,个别人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有些疫苗可以出现一过性皮疹等。

正确看待疫苗事件

南昌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熊志伟介绍说,不良疫苗事件增多,直接原因是疫苗接种数量和接种剂次的增加。接种疫苗出事的概率尽管非常低,但因为目前我国疫苗接种数量很大,小概率事件导致的绝对数肯定会随之增加,公众包括媒体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从目前的生物技术水平来讲,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为了在人群中建立相应的针对这个疾病的免疫屏障可能要付出的一个代价。针对疫苗所带来的风险,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使受损害的孩子能得到相应的补偿,我国制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中也有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