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两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前一首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近有远,能引起我们各个感官的共鸣;后一首色彩明丽,言尽而意无穷,给人带来无尽的联想。

教学设想

两首古诗之间有共性,更有个性,同时出现在一起的鲜明对比与联系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意与情境,因此将本课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学习。古诗词的教学重在诵读上体现其教学本色,但如何让学生的读变得有情有韵,让诗与景与情和谐共现,是本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抓住两首诗以写景为主的特点,以读为主,以诗、图、乐为辅助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以突破本次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向学生推荐描写西湖一系列的诗词,以丰富学生对同一主题学习的积累。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课文并能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能感受两首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并能感悟诗句语言表达的绝妙之处。

课前预习要求:

1、查阅资料,初步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本首诗的背景;2、读熟两首古诗,初步弄懂诗句意思。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读诗题,知诗人。

这两首诗的题目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因此,对比读题中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同时也是检测学生预习效果的手段。

二。初读初知,师生共读。

1.要求正确、流利读诗。

正字音,是有效阅读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学习生字“遮”。读的面积尽可能大,让更多的学生开口读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

2.用一句话概括诗的大意。

《小学语文新视野》中在“十个关系的思维——精确与模糊的关系”中指出:提倡模糊教学。祖国的语言文字涵义深刻,表达精妙,引导学生精确理解语言文字是必要的。但对小学生来说,处处精确理解是不现实的。在精确之处要咬文嚼字,在模糊之处要一目十行。然而,模糊教学并非随意性教学。此处担倡模糊理解,但要求学生清楚概括诗的大意,这是一种语言能力的训练。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