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是茅盾的一篇优秀散文。内容通俗而含蓄,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课文通过对天窗下的孩子世界的描写,表现了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和快乐的天空的赞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采取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精读课文、认真思考,品读课文,情感升华”的方法,理解课文重难点,并体验作者的“别样”童年。

教学时,一是我抓住“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一中心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反复的读文本,在读中理解那时的孩子们在夏日的雨时、被逼上床休息时, 被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的心情;从读中感受他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并由此展开了想象;在读的过程中与课文描写的情景产生共鸣,进而感悟这是“唯一的慰藉”。什么样的环境中学生在课中感悟,学生们投入了很大的感情,收获也很大,整堂课上下来,效果不错。二是文中的“想象”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难点,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们读课文,并以“作者透过天窗看到些什么?想象到什么?”为题,让学生小组思考、讨论:“除了文中介绍的,透过天窗,你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你能想象到些什么?”学生兴味盎然,有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并要求学生用手中笔将想象到的场景写下来,在全班中分享,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