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题,列举我国的四大发明及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列举太阳系中的行星。此题还是考核学生识记知识的情况,由于内容太简单,学生很容易得满分,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得分较高。

 第四题,分析与思考。此题是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分析推理的综合能力。由于不是本册内容,内容很简单,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有基本的常识就行。“蝙蝠是不是鸟类?”的理由,学生均能说出鸟类的特征或者蝙蝠的特征;“工人们拉电线时,是冬天拉得紧还是夏天拉得紧?”一题,学生容易说成是夏天拉得紧,主要是不明白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人类登月球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一题,学生均能得分。

 总之,这套测试题,从内容方面来看,识记的内容100%是六年级春期的教学内容,探究能力、分析推理等综合能力贯穿于3-6年级的综合能力,不需要识记;从题型方面来看,都是最基本的、常见的题型;从难度系数来看,这套测试题把难度系数降低了最低,学生容易得分而且容易得高分。整套题主要是为了检测科学课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上级部门的问题

 1.循环教材的影响。科学课是关注过程性的综合课程,观察、实验、探究等过程性资料需要及时记录,书中留有大量的表格及空白让学生填补此部分内容。而教育部却把科学教材纳入循环教材范畴,教材又没有相应配套的科学学习记录,称职的科学教师课前把教材发下去,课后立即收回来,学生没有书,没有相关资料,无法记录,无法探究,教师也无法安排、布置,对方法和技能的指导难度大,复习难度更大。所以,我认为,把科学课教材纳入循环范畴,本来就是最不科学的行为,是上级部门对该门课程极端不重视的具体体现。

 2.更换教材的影响。课改以后,科学教材用了教科版、湘版两种版本,现在用的湘版教材资源奇缺,与之配套的教辅没有,学具没有,网络资源也没有,很多内容在书上、教师用书上根本就没有办法找到相应的答案,供教师参考的相关知识贫乏,再加上教材编排活动多、跳跃性大、逻辑联系不紧密、操作性不强,给科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兼职科学教师,这是许多科学教师无法胜任的主要原因。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