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从课文的第5、6自然段中体会到司马光的聪明。

……

(通过文本生活的感受、“亲历“和朗读,学生已经喜欢文本,已经被文本人物和故事吸引,初步读懂了文本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

片断二: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板书:没有慌 举 砸)

生:要是司马光也慌了,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了。(一脸稚气的样子。)

生:要是司马光也慌了,缸里的孩子就会淹死的。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心里可能想:我一定要想办法把好朋友救出来。(有了与司马光一样的心情。)

生:他没有慌,心里可能想:要快一点想出办法来。

生: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他心里也很急,但他没有慌。

生:从别的孩子都慌了中,我体会到司马光就是跟他们不一样。

(板书:都慌了 吓哭 叫着喊着 跑)

……

(学生围绕辅助性问题1、2、3分别交流自主体验后的感受。有了文本生活的感受、“亲历”和文本的朗读,学生能“个体性”地从文本词句之中、问题假设之中和文本人物比较之中就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片断三:

生:我们小组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是可取的,因为他们都是孩子,不能用其他办法把孩子救出来。(以“我们”开始发言,看来,合作学习后发言的要求学生已经比较明确了。)

生:我们小组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他把缸砸破了,是要赔的。可以想出别的办法。

生:我们认为在当时的情景下,只能用司马光的办法,因为救孩子最要紧!缸跟救人是不能比的。所以,司马光让“水离人的办法是最高明的!”(学生的潜能,往往会出乎教师意料之外。)

生:我们认为“跑去找大人”也是个办法,但时间长了,缸里的孩子会淹死的。

生:我们想对司马光:“司马光,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

……

(学生围绕辅助性问题4由小组代表交流合作体验学习后的感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办法是否可取?是否“最优”?缸与人的价值怎样认识?司马光是否应该学习?你学了以后想说点什么?学生在交流、沟通中融合,在合作体验学习后自己找到了答案。)

二、思考:把握语文第一学段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尺度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新理念时,“体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共有16处之多。专家指出:“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众所周知,阅读文本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人的生活世界,其内容本身蕴含着人类生活的一种体验与思考,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无限丰富性和复杂性。为此,只有通过体验才能使阅读进入生命领域,打通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笔者在《司马光》阅读教学尝试时,强调体验性学习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