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都能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主线,以启发诱导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学生课前调查,积累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认为本次教学活动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本次教学活动以鲜活的、直观的、显而易见的生活素材为内容,让学生体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分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从而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些课中,老师们都将“生活化” 和“数学化”融合在一起。“生活化”是基础,学生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分饼,解决了数学问题,知道了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带分数的意义,“数学化”是目标,帮助学生用分数的知识和确定位置的知识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

二、本节课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自我展示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本节课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借助自学提示和课前预习独立探究分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本节课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

三、习题的设计富有层次性,针对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四、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本节课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们都先让学生说说分饼的过程,再让学生针对具体的实物演示分的过程,最后再实际应用,拓展提高,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了新旧知识的最佳连接点,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呈螺旋式的上升。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本次教学活动课中,也有些许不足:

1、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所以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不应成为少数几个尖子的“专利”。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让优等生“包场”,将学困生冷落一旁,就会导致学困生听课注意力分散,身在课堂,心系窗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心中有学困生,优先提问学困生。

2、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注重,但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很少有人重视。甚至拖堂严重,即便课

堂中有总结也失去了应有的实效性,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不能忽视。个别老师的课虽有总结,但却不太完整。

以上几点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妥,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不吝赐教。